[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2427.9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4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锦;刘小民;汪超;石桥;张树宏;史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明校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连接 装置 具有 | ||
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包括插头、插座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插座包括连接端和导电端;所述插座的连接端与所述插头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插座的导电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头和插座的插接方式,实现了快速的电气连接,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插座的导电端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通过固定连接实现了一体化,减少了电气连接点,实现零内阻的电气连接,避免温度的升高,另一方面,减少电池模组的电损耗,不改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为储能电站增加收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储能电站通常使用大规模的电池阵列供电,每个电池阵列是由多个电池模组以串联的方式连接而成的,在电池模组的设计中,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实现体积最小化,通常采用铜排式的连接方式,由于模组数量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安装和紧固,人力成本较高,人为的管控、长途运输均无法保证电池模组到达现场后每个连接点均处于紧固的状态。当接点的松动,长期运行过程中导致连接点的温度持续升高,热失控会导致电芯泄露,引发安全事故,损坏电池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能够提高电池模组连接效率,减少了电气连接点,实现零内阻的电气连接,避免温度的升高,同时减少电池模组的电损耗,不改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为储能电站增加收益。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包括插头、插座和固定组件,其中,
所述插座包括连接端和导电端;
所述插头一端与所述插座的连接端活动连接,所述插头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所述插头的一端;
所述插座的导电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头和插座的插接方式,实现了快速的电气连接,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插座的导电端与固定组件之间通过固定连接实现了一体化,减少了电气连接点,实现零内阻的电气连接,避免了温度的升高,另一方面,减少电池模组的电损耗,不会降低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插头一端与插座一端采用拔插式连接。拔插式连接可显著提高电气连接的速度,整体提升电池模组装配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插座的导电端与所述固定组件的通孔对位,并进行铆接。插座与固定组件进行铆接,实现了两者的一体化连接,再对铆接边进行填锡焊接,以方便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减少了电气连接点,内阻可以忽略不计,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池模组的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压铆接的推出力达到1000-3000N。对推出力的要求,保证了其稳固性,避免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松动的现象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之间的电阻不大于0.5毫欧,温升不超过40k。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前述的电池模组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连接装置的连接端分别与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实现了电池模组的连接,利用前述的连接装置,减少了电气连接点,实现零内阻的电气连接,减少电池模组之间的电损耗,不改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为储能电站增加收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具体为,所述插座的导电端穿过通孔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2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检测机参数调节工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侧限压缩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