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混合驱动型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9502.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9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邦;郭明路;顾苗苗;莫为;闵琳;王洪彦;段志军;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66/00;F16D121/22;F16D121/14;F16D127/08;F16D127/02;F16D129/04;F16D12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混合 驱动 检测 电机 制动器 及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混合驱动型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制动器主机基座内依次设置有制动器主机、内制动力驱动器、制动盘和外制动力驱动器,制动器主机基座的外部设置有驱动力传动连杆,驱动力传动连杆分别与制动器主机、内制动力驱动器和外制动力驱动器连接,制动盘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制动摩擦环和外制动摩擦环,内制动摩擦环和外制动摩擦环上对应内制动力驱动器和外制动力驱动器分别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双向混合驱动型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电机具有制动解锁力分布均匀、鲁棒性强、可靠性高、电磁利用率高的特点,且具备低功耗、高制动力的优势,还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制动器工作状态进行自检测判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混合驱动型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更加注重高性能化、高智能化的发展理念,面向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型发展路线已经成为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点方向。高性能电机是制造装备中最为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也是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电机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电机制动器则恰恰是对电机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重要部件之一,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高性能的电机制动器已是当下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目前现有的电机制动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传统电机制动器大多采用磁力集中式工作原理,对于断电制动式电机制动器而言,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对单体定子绕组持续通电产生制动解锁力,在电机制动状态下利用弹性器件驱动制动器件压紧制动盘实现电机制动,由于传统电机制动器采用了磁力集中式单体定子绕组,使得制动器的制动解锁力较低,相对应的,制动器无法选用能够形成较高制动力的弹性器件,由此使得传统方式电机制动器具有较低的制动力或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
2)正是因为单体定子绕组在传统电机制动器中的应用,使得制动器件在径向上极易产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引起制动器件偏置并与其他部件磨损,对制动解锁力产生影响,由此导致制动器的制动效果降低和制动解锁能耗增加;
3)现有的电机制动器仅采用单向制动驱动的方式,对定子绕组的磁力利用率较低,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制动器电力耗能并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定子绕组的磁力双向利用问题已成为提高制动效率的必要方式;
4)现有电机制动器通常无法实现性能自检测功能,对于制动器的动作状态和部件的性能无法掌控,无法对制动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不利于电机制动器的安全使用,对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混合驱动型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以解决现有电机制动器功耗高、制动力小、稳定性差、可靠性低、无自检能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混合驱动型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包括制动器主机基座,制动器主机基座内依次设置有制动器主机、内制动力驱动器、制动盘和外制动力驱动器,制动器主机基座的外部设置有驱动力传动连杆,驱动力传动连杆分别与制动器主机、内制动力驱动器和外制动力驱动器连接,制动盘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制动摩擦环和外制动摩擦环,制动器主机基座沿径向方向分布式均匀排列有多个电磁铁组件。
具体的,制动器主机基座沿径向方向分布式均匀排列有多个外制动力驱动组件和内制动力驱动组件,外制动力驱动组件和内制动力驱动组件上下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外制动力驱动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调整垫片,内制动力驱动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调整垫片。
具体的,内制动摩擦环和外制动摩擦环上对应内制动力驱动器和外制动力驱动器分别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
具体的,驱动力传动连杆分别通过内制动力驱动器传动连杆和外制动力驱动器传动连杆连接对应的内制动力驱动器和外制动力驱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9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