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胫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9332.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3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若禹;陈伟;侯志勇;张弢;王博;张英泽;赵亚攀;张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陈伟;张英泽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9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胫骨 骨折 接骨 手术 自动 牵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其支撑架呈三角体结构,用于支撑患者下肢使其形成并保持曲腿状态,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底面、相背设于支撑底面两端的大腿承托面和小腿承托面,相邻的两面端部均铰接,且各面的长度借助调边机构可调并能够锁定。其胫骨克氏针安装位具有分置于小腿承托面两侧的两个胫骨克氏针安装结构,该自动牵引装置操作稳定,能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断骨牵引复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胫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适用于胫骨髓内钉植入、经皮接骨板植入的接骨手术。
背景技术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强大,患者胫骨发生骨折后常常会在肌肉的牵拉下出现短缩畸形,术中复位、恢复其长度并有效维持较为困难。如果术中不能解剖复位,术后可能发生畸形愈合和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髓内钉固定或经皮微创植入接骨板是胫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术中牵引是复位胫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植入髓内钉或经皮微创植入接骨板手术时一般需两位助手帮助牵引患者,两助手分别把持断骨的近端和远端,使胫骨复位,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不能稳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长度,复位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两位助手会挤占术者空间,影响术者手术操作。
采用牵引装置对骨折的胫骨进行复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现有的牵引装置都是使下肢伸直,而髓内钉是从胫骨近端植入的,患者必须保持曲腿姿态手术才能进行。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1910832613.4中公开的用于髓内钉手术的下肢牵引装置中,虽然能够使患者保持曲腿姿态进行手术,但至少存在以下使用弊端:
1.装置的稳定性较低,在保持曲腿角度不变的情况下,装置的整体的高度依靠底部四个顶升螺栓进行调整,四个顶升螺栓很难同步调整,容易造成装置整体倾斜;
2.装置整体仅依靠四个顶升螺栓进行支撑并防止于手术床上,由于手术床表面具有一定可变形性,导致该装置放置不稳,手术过程中存在晃动或顶升螺栓下陷,使装置倾斜,影响牵引复位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3.胫骨处的牵引弓设于装置长度方向的一端,进而占用空间,影响手术操作;
4.术中对该肢牵引装置的各项调节均为手动调节,进而增加了术者的操作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
5.该肢牵引装置中,由于丝杠与牵引弓的弓背转动连接,无法调节克氏针两端距小腿托板或大腿托板的差值,即无法纠正断骨的内旋或外翻角度,无法实现断骨在任意方向上的复位,存在使用盲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稳定,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断骨牵引复位质量的用于胫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胫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架,呈三角体结构,用于支撑患者下肢使其形成并保持曲腿状态,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底面、相背设于支撑底面两端的大腿承托面和小腿承托面,相邻的两面端部均铰接,且各面的长度借助调边机构可调并能够锁定;
一胫骨克氏针安装位,具有分置于小腿承托面两侧的两个胫骨克氏针安装结构,用于与穿过患者跟骨或胫骨远端的第一克氏针的两端固定,于第一克氏针上还牵拉有第一牵引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陈伟;张英泽,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陈伟;张英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9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建施工用高空悬挂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加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