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8557.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0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伍伟;艾丽丽;曹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马营营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源 自给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单元、反硝化单元、硝化单元和能源回收单元,所述能源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连接,进行热交换。所述硝化单元的有机物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硝化单元输出部分硝化液与厌氧单元输出的部分厌氧发酵液于换热器内进行液液热交换,升温后的厌氧发酵液与新鲜垃圾渗滤液混合后循环回厌氧单元;降温后的硝化液循环回硝化单元内,维持硝化罐内微生物的活性。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冷却水的使用,同时无需外源加热,利用硝化反应的放热加热厌氧发酵液,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垃圾的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为2.64亿吨,预计2030年将达到4.09亿吨。垃圾中所含的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在降水的淋溶和冲刷等作用下会产生大量难降解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变化极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简单节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方法迫在眉睫。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法、物化法和两者的综合法。然而生物处理法因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随着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总结,生物处理多采用“厌氧+反硝化+硝化”,即厌氧+两段生化工艺。传统的厌氧工艺分为中温厌氧和高温厌氧,工程上一般采用蒸汽或者热水等外来热源。然而,工程上硝化罐内有机物反应过程中却放出大量的热,为了维持硝化菌的活性,常采用硝化液和冷却塔换热的方式降低塔内温度。这不仅仅造成了热源的损失,同时引用大量新鲜水作为冷却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不仅无需外加热源,还节省了大量冷却水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传统“厌氧+反硝化+硝化”,即厌氧+两段生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产生热源损失以及使用大量新鲜水作为冷却水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不仅无需外加热源,还节省了大量冷却水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单元、反硝化单元、硝化单元和能源回收单元,所述能源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连接,用于对硝化液和厌氧发酵液进行热交换。
其中,所述厌氧发酵液是指用于热交换的厌氧单元出水,所述硝化液是指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硝化单元出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硝化单元的有机物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硝化单元输出部分硝化液与厌氧单元输出的部分厌氧发酵液于换热器内进行液液热交换,升温后的厌氧发酵液与新鲜垃圾渗滤液混合后循环回厌氧单元;降温后的硝化液循环回硝化单元内,维持硝化罐内微生物的活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单元与所述反硝化单元之间设置有厌氧出水沉淀单元。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单元、厌氧出水沉淀单元、反硝化单元和硝化单元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其中,所述厌氧单元的出水进入所述厌氧出水沉淀单元,经处理后再依次进入所述反硝化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硝化单元包括反硝化罐,在所述反硝化罐内设置有搅拌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硝化单元包括硝化罐,在所述硝化罐内设置有射流器。
其中,气体进入射流器顶端,经换热降温后的硝化液进入射流器底部,经射流器汽水混合后经喷嘴进入硝化罐持续反应。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硝化罐的侧壁上设置有硝化液主出水口、硝化液循环进水口和硝化液循环出水口,优选三者自上而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85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