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底阀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8470.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蔡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顺达粉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徐会娟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底阀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底阀座,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底阀座本体,所述底阀座本体的上侧设置有四个等弧度分布的阀撑架,所述底阀座本体的上侧还设置有顶环形槽,所述顶环形槽内等弧度分布有至少两个泄油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泄油孔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辅油孔和微调油孔,所述辅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微调油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泄油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阀撑架和减震器支撑连接,并采用辅油孔和微调油孔辅助泄油孔使用,达到显著提升流体流动稳定性以及底阀座本体与减震器的固定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震器底阀座。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作为一款用于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起到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衰减的作用,从而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的减震器多数为液压减震器。
液压减震器具有充满液压油的筒,且有活塞杆插入筒内。活塞上设置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减震器主要是通过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震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而进行的。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公告号为CN2032307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底阀座,该底阀座包括本体,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孔,孔侧面设有用于放置卡簧的环形槽,卡簧用于限位所述弹簧,环形槽下端面与孔底的距离的取值区间为闭区间 [0.4h,0.6h],h 为孔的高度。
但是该减震器底阀座在使用时,与减震器的固定稳定性差且流体流动稳定性差的问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底阀座,该减震器底阀座具有显著提升固定稳定性以及流体流动稳定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器底阀座,包括底阀座本体,所述底阀座本体的上侧设置有四个等弧度分布的阀撑架,所述底阀座本体的上侧还设置有顶环形槽,所述顶环形槽内等弧度分布有至少两个泄油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泄油孔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辅油孔和微调油孔,所述辅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微调油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泄油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撑架和减震器支撑连接,并采用辅油孔和微调油孔辅助泄油孔使用,达到显著提升流体流动稳定性以及底阀座本体与减震器的固定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油孔设置为四个,且其中两个相互对称的所述泄油孔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辅油孔和微调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泄油孔的设计具有有效控制液压油流量的大小且控制效率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油孔和微调油孔均位于相应的所述泄油孔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辅油孔和微调油孔的控制,降低该减震器底阀座生产制造以及控制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油孔、辅油孔和微调油孔的直径比值为5:4: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显著提升流体流动稳定性以及底阀座本体与减震器的固定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阀座本体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泄油孔、辅油孔和微调油孔连通的底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环形槽的导流作用起到进一步的提升流体流动稳定性以及底阀座本体与减震器的固定稳定性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顺达粉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顺达粉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8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