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采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87020.7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6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赵琴娜 |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压力传感器 采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采血装置,包括药液袋、输液管和留置针头,所述药液袋和留置针头之间通过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输液管由药液袋到留置针头方向依次设有自动排气装置、压力传感器、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射器接头,所述输液管上设有采血段,所述采血段设在所述注射器接头和留置针头之间,采血针可刺入所述采血段内进行采血,所述采血段由能恢复密封的材质制成。通过设置采血段,采血针可刺入采血段内进行采血,减少血液残留;在输液管路上设置自动排气装置,可以消除药液中的气泡,从而提高输药的安全性;注射器和注射器接头采用螺纹连接,提高注射器和注射器接头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在抽注作业中注射器脱落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每一天都需要多次进行抽血采样进行检验,现有技术中,由于每天都需要多次的采血,因此为了减少患者的痛楚,会在患者身上设置留置针头。该针头在进行采血后,需要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将针头部分的血回冲至患者体内,再次进行抽血采样的时候,则需要将该部分生理盐水抽出后,才能再进行抽血,进而使得该过程十分繁琐,需要先对注射器连接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利用第一个注射器将生理盐水部分抽出,之后再次消毒,利用第二个注射器抽取患者体内的血液取样,取样后再次进行消毒,并再利用第三个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将血液回冲至患者体内。
在压力传感器套装上进行动脉采血时,常规的采血方法是在传感器自带的三通接头上连接普通注射器,通过转动三通接头旋钮使普通注射器通过连接管与动脉留置针相通,回抽一定量血液之后,断开普通注射器并更换动脉采注射器采集一定血液标本,再使用普通注射器对的管路进行反复冲洗;这种原始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需要反复更换注射器,增加临床护士工作量;2.注射器与三通接头处会有血液残留,如果不进行充分清理会形成血痂,暴露于空气中的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非常利于细菌繁殖,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3.注射器与三通管连接不稳定,容易脱落;4.药液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的空气气泡,会一并输进临床病患者体内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采血装置,能够减少抽取血液时血液残留污染的情况,降低注射器脱落的可能,消除药液中残留的空气气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采血装置,包括药液袋、输液管和留置针头,所述药液袋和留置针头之间通过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输液管由药液袋到留置针头方向依次设有自动排气装置、压力传感器、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射器接头,所述输液管上设有采血段,所述采血段设在所述注射器接头和留置针头之间,采血针可刺入所述采血段内进行采血,所述采血段由能恢复密封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优化,所述采血段包括硬质部和软质部,所述硬质部和软质部相对设置,所述软质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硬质部的壁厚。
进一步优化,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体和与注射器本体连接的注射头,所述注射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注射器接头设有对应的内螺纹,所述注射头与注射器接头螺纹相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药液腔,所述药液腔由药液分流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空气过滤膜,所述空气过滤膜将上腔分为上层的排气室和下层的气液分离室,所述药液分流板上设有过液孔,所述排气室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气液分离室与进液口连通,所述下腔与出液口连通。
进一步优化,所述下腔内设有药液过滤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压力传感器采血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输液管上设置采血段,采血针可刺入采血段内进行采血,改变以往在三通管处采血的方式,在采血段处采血,不同在三通管处采血,三通管内有很多死角,容易出现血液残留的情况,在采血段采血,血液残留量极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7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卸车及其厢体
- 下一篇:运动器材的磁阻控制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