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6843.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6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忠;吴俊甫;邹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朱志达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摄像 模组 智能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该镜头包括镜筒、镜片组和隔圈;镜筒包括物侧和像侧,镜筒设有贯穿物侧和像侧的通光孔;镜片组包括收容于镜筒内的第一镜片,第一镜片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与第一主体部的外周连接的第一承载部;隔圈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承载部朝向像侧的端面连接,且第一表面与第一承载部朝向像侧的端面中的一者开设有环绕通光孔的孔轴的第一收容槽,另一者设置有环绕通光孔的孔轴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收容于第一收容槽内。当光线反射至第一收容槽所在区域时,此时绝大部分的光线能够被隔圈的第一凸起所阻挡和吸收,能量基本被消耗掉,从而无法形成有害光斑,提高了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的镜头包括镜筒和设置于镜筒内的多个镜片。为了减少由镜头物侧入射的光线在透射镜片后产生杂光而影响成像品质,相关技术对镜片的承载面进行雾化处理,然而,经雾化处理后的承载面将不利于镜片的组装稳定性。又或者,在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设置能够吸收杂光的隔圈,然而,隔圈的消光能力有限,经隔圈反射的部分杂光依然会照射至摄像模组的感光芯片上,从而形成光斑,影响成像质量。基于此,镜头消除杂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优化由镜头物侧入射的光线在透射镜片后产生杂光而影响成像品质的问题,提供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一种镜头,包括:
镜筒,包括物侧和像侧,所述镜筒设有贯穿所述物侧和所述像侧的通光孔;
镜片组,包括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连接的第一承载部;以及
隔圈,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部朝向所述像侧的端面连接,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承载部朝向所述像侧的端面中的一者开设有环绕所述通光孔的孔轴的第一收容槽,另一者设置有环绕所述通光孔的孔轴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上述镜头可以应用于摄像模组,由于第一凸起完全容置于第一收容槽内,故当镜头物侧的光线在入射至第一镜片的第一承载部时,光线能够在第一承载部内经多次反射并被隔圈的本体所吸收,当光线反射至第一收容槽所在区域时,此时绝大部分的光线能够被第一凸起所阻挡和吸收,剩下小部分光线在镜片内发生多次反射,能量基本被消耗掉,从而无法形成有害光斑,提高了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相背的第一消光面和第二消光面,所述第一消光面背向所述通光孔的孔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消光面朝向通光孔的孔轴的一侧,所述第一消光面与所述第二消光面呈夹角设置。如此,可以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进而消耗杂光的能量,进一步减小有害光斑的形成几率,保证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光面与所述第二消光面的夹角值不小于 70°;及/或所述第一消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背向所述通光孔的孔轴所在一侧的部分的夹角值,和所述第二消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通光孔的孔轴所在一侧的部分的夹角值相等。如此,隔圈采用注塑成型时有利于隔圈的脱膜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光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背向所述通光孔的孔轴所在一侧的部分的夹角值为100°-160°。如此,能够使光线垂直达到第一消光面,减少光线的反射次数,消耗光线更多的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被参考平面所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梯形,所述参考平面为所述通光孔的孔轴所在的平面。如此,隔圈采用注塑成型时有利于隔圈的脱膜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6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