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6245.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5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昌志;王理;崔云;胡玮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26;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羽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内芯、壳体及极耳,内芯容置于壳体内,所以正极及负极分别与内芯电连接,极耳用于与正极或负极电连接,极耳包括极耳本体、耐高温密封件及耐水胶层,极耳本体与耐水胶层相套接,耐高温密封件粘附于耐水胶层的部分区域上。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通过设置正极、负极、内芯、壳体及极耳,从而采用耐水胶层与第一黄胶密封层及第二黄胶密封层融合的结构作为极耳胶,使极耳的密封性能得到提高,由此提高电池的密封性能,且能够解决黄胶极耳容易进水的缺点,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手表、手环、音响、电子烟等,随着这些消费类客户对锂离子电池,尤其小型电池循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小型电池,电池密封性、可加工性一直比较困难,因此在对小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设计时,需要做到长时间密封不漏液。锂离子电池密封主要有两个密封点,一个是电池侧边铝塑包装膜CPP胶与铝塑包装膜CPP胶高温相熔密封,另一个密封点是顶部包装膜CPP胶层与极耳最外层CPP胶的密封。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顶封加工一般选用的极耳有三种,白胶极耳、黑胶极耳及黄胶极耳,在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极耳选用的都是白胶极耳,其密封性能良好,但是极耳的肩宽要求较宽,小型电池使用时,胶重合部位容易造成密封不良,并且每个型号需要自己独立的封装夹具,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增加了时间成本,外加上外露极耳胶经过加热的情况下容易变形软榻,不利于后续的加工,导致小电池使用白胶比较少;第二种密封结构是黑胶极耳,这种极耳密封简单,极耳肩宽小,小电池普遍使用黑胶,是目前小型电池使用较多的一种密封方式,但这种密封方式安全性欠缺,加热高温相熔密封时,封装效果比不上白胶极耳的硬封,风险就是电池封装不良容易导致漏液风险,外加上外露极耳胶经过加热的情况下容易变形软榻;第三种密封材料是使用黄胶极耳,该材料密封方式简单,极耳肩宽小,极耳胶里含有全芳香族聚酯纤维,这种耐高温材料会使极耳的封装不会出现变形软榻,加工性能良好,具有长寿命、可靠性较高、生产成本低及封装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因为这种全芳香族聚酯纤维材料的密封性差,容易导致空气中的水分从纤维层进入电池里,导致电池失效。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小型电池且密封性较高的锂离子电池是本领域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电池且密封性能较高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内芯、壳体及极耳,所述内芯容置于壳体内,所以正极及所述负极分别与所述内芯电连接,所述极耳用于与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电连接,所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耐高温密封件及耐水胶层,所述极耳本体与所述耐水胶层相套接,所述耐高温密封件粘附于所述耐水胶层的部分区域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水胶层上设置有密封安装通道,所述极耳本体穿设所述密封安装通道,所述耐水胶层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密封凹槽,所述耐水胶层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密封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密封件包括第一黄胶密封层及第二黄胶密封层,所述第一黄胶密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凹槽内,所述第二黄胶密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凹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凹槽相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本体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凹槽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凹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凹槽相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本体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凹槽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黄胶密封层与所述第二黄胶密封层相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6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