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5142.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7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文;黄晓明;敖员红;傅小俊;沈勤;孙奉仲;陆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九江发电有限公司;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79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33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脱硫 喷嘴 布置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远离烟气进口的烟气流量更大,需要更多的喷淋脱硫液与烟气充分接触,靠近烟气进口的烟气流量小,只需要较少的喷淋量即可满足传热传质过程的需求;从而改善了脱硫塔内的喷淋场,满足了脱硫塔内部烟气与喷淋脱硫液的最优匹配,提高了脱硫喷淋塔的脱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所采用的主流脱硫技术是在脱硫塔中湿法逆流喷淋脱硫,脱硫塔中的喷嘴的常规设计为喷嘴在脱硫塔上部横截面内均匀布置,在脱硫塔的不同半径处均为等距离布置,这样的等距离布置方式保证了喷淋的脱硫液在整个横截面上的均匀分布。
但是,烟气从位于脱硫塔侧壁上的烟气进口(仅此一个烟气进口,为单烟气进口)进入塔内,造成在脱硫塔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上烟气流场是不均匀分布的,远离烟气进口一侧的烟气流量大于靠近烟气进口一侧的烟气流量,而且随着火力发电厂的机组容量的增大,脱硫塔的直径及其横截面积也越来越大,对1000MW机组而言,脱硫塔直径约20米,会大大增加脱硫塔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上烟气流场的不均匀程度。
因此,脱硫塔内SO2吸收区域中的脱硫液喷淋场和烟气流场是不匹配的,势必会影响烟气和脱硫液的均匀、充分接触,使气、液的有效传质面积减小,导致脱硫塔的脱硫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以克服现有脱硫塔内的喷嘴布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脱硫塔内喷嘴的一种新型布置方式,使塔内喷淋场适合烟气流场的分布规律,提高烟气和脱硫液接触的均匀性和充分度,提高脱硫塔的脱硫效率,达到塔内烟气流场与脱硫液喷淋场的最佳匹配。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法脱硫塔中喷嘴的布置结构,所述脱硫塔内的同一喷淋层的喷嘴采用分区布置且非均匀布置;
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Ⅰ区为位于脱硫塔内靠近烟气进口的位置;Ⅲ区为位于脱硫塔内远离烟气进口的位置;Ⅱ区为位于Ⅰ区与Ⅲ区的中间的区域;
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将所述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分为三个区;
Ⅰ区为弓形面,Ⅰ区的最大宽度L1为:D/5≤L1≤D/3;
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的区域为Ⅱ区,Ⅱ区的宽度L2为:(L1+L2)≤3D/4;
Ⅲ区为弓形面,Ⅲ区的最大宽度L3为:(L1+L2+L3)=D;其中D为脱硫塔内的喷淋区的塔内空腔的横截面的直径。
优选的,Ⅰ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1.15δ≤d1≤1.3δ;
Ⅱ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0.9δ≤d2≤1.05δ;
Ⅲ区内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间距:0.75δ≤d3<0.9δ;其中δ是脱硫塔内喷嘴采取均匀布置方式时的设计喷嘴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九江发电有限公司;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电九江发电有限公司;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5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