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4839.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9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孟卫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帅冷链设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16;E21D2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224225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工程 抗震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属于地下工程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的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下方固定有底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靠上方设置有导震板,所述导震板的上方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导震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震板、导震杆、减震半球、减震柱、连接杆、第一连接块、第一转轴、减震内杆、减震外杆、第二转轴、滑板、T形滑槽、导向槽、第一弹簧、第二移动块、第二导向杆、第三移动块、第二弹簧、放置槽和移动槽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可抗击较大震动幅度的功能,进而对支护进行了有效保护,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街地下通道等,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需要使用到支护对开掘的巷道进行支撑,为了避免震动对支护造成损坏,需要使用到抗震支护,但是,现有的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现有技术的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的抗震装置过于简单,无法抵抗较大震动,若震动幅度较大,会对支护自身结构造成损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现有的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不便于移动,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搬运,耗时耗力,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具有完善的抗震装置,可抗击较大震动幅度,对支护进行了有效保护,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具有便于移动的装置,同时便于稳定放置,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麻烦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用抗震支护装置,包括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的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下方固定有底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靠上方设置有导震板,所述导震板的上方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导震杆,所述弧形顶板的下侧壁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减震半球,所述减震半球和导震杆之间通过减震柱连接,所述导震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竖板的内部且对应第二移动块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二移动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固定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内部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外杆,两个所述减震外杆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外杆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减震内杆,所述减震内杆的左右两侧靠下方均固定有第三移动块,所述减震外杆的侧壁内部且对应第三移动块的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减震内杆和第一连接块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导震板通过连接杆与上方对应侧的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板之间且位于靠近底板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侧左右对称套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固定块,所述底板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导向杆前方的中间位置处放置有双轴气缸,所述双轴气缸和第一移动块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内部靠下方左右对称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移动块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和第一移动块之间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滚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靠近第二移动块的一侧与第二移动块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二移动块的一侧与竖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弹簧靠近减震内杆的一侧与减震内杆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减震内杆的一侧与减震外杆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内部且对应第二导向杆的位置处开设与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内部且对应第一导向杆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的内侧壁均为光滑结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帅冷链设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康帅冷链设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48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饮长缸线冷冻介质分布系统
- 下一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设备老练实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