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4720.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8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世达模型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31/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建平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螺母 套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及能够于套筒的内孔中滑动的推杆,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与内孔贯通的取料孔,所述推杆的一端部设有位于取料孔中限位环,且该限位环的移动位置能够受取料孔的孔底限制,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部设有手柄,且推杆上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手柄接触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端部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用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
背景技术
注塑件内经常需要放入铜螺母与塑胶件一体成型,大批量的注塑件通常是用机械手,但是对于小批量生产来说,机械手成本太高,并不划算,因而都是采用人工放置,因为工件孔深而且小,因而需要借助工具将铜螺母放入,因而本申请人设计了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来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及能够于套筒的内孔中滑动的推杆,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与内孔贯通的取料孔,所述推杆的一端部设有位于取料孔中限位环,且该限位环的移动位置能够受取料孔的孔底限制,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部设有手柄,且推杆上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手柄接触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筒端部接触。
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位于该凹槽内。
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内设有螺纹孔,所述推杆的端部为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杆。
所述套筒上设有胶套。
所述套筒上设有胶套槽,所述胶套位于胶套槽中。
所述胶套槽中设有若干防滑环。
所述推杆上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螺母可以放入套筒中,通过套筒将螺母送入工件孔而套在工件孔中的成型销钉上,常规的套筒在放好螺母后退出的时候因为摩擦力会将螺母带出一点,从而造成注塑的质量问题,但本申请的套筒内设有推杆,因而在装好螺母后按动手柄能够使推杆压住螺母,等套筒与螺母完全分离后推杆再退出,这样螺母就不会移动,从而保证工件的注塑质量,并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内螺母取放套筒,包括套筒1及能够于套筒1的内孔中滑动的推杆3,所述套筒1的端部设有与内孔贯通的取料孔,螺母2位于取料孔,所述推杆3的一端部设有位于取料孔中限位环4,限位环4能够随推杆3移动而在取料孔中移动,从而能够将螺母2顶出到注塑工件的孔中,且该限位环4的移动位置能够受取料孔的孔底限制,所述推杆3的另一端部设有手柄5,且推杆3上设有复位弹簧6,该复位弹簧6的一端与手柄5接触且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与套筒1端部接触,当推杆3将螺母2顶出后推杆3能够受复位弹簧6的推动自动复位,这样方便操作,节省时间。
所述套筒1的端部设有凹槽7,所述复位弹簧6的一端位于该凹槽7内,有凹槽7用于给复位弹簧6定位。
所述手柄5包括连接杆8,该连接杆8内设有螺纹孔,所述推杆3的端部为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杆9,上述结构便于制造。
所述套筒1上设有胶套10,该结构便于人手使用时防滑;所述套筒1上设有胶套槽,所述胶套10位于胶套槽中,这样胶套10安装后不会上下滑动:所述胶套槽中设有若干防滑环11,这样更保证了胶套10安装后不会上下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世达模型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世达模型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4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LC数控铣床
- 下一篇:铁路扣件高频刚度测试用横向动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