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82708.6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3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邢家富;何立岩;孙明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9/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环氧树脂 绝缘体 制作 模具 | ||
1.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推杆(2)、限位板(4)、挡板(5)、圆板A(7)及圆板B(9),其中底座(1)内部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2)可相对移动地容置于底座(1)的通孔内,该推杆(2)的顶部与底座(1)的顶部之间形成用于浇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模具型腔(11);所述底座(1)上沿径向开设有长方形切口(103),所述推杆(2)上沿径向开设有长方形通孔(204),该长方形通孔(204)与所述长方形切口(103)相连通;所述限位板(4)及挡板(5)由长方形切口(103)、长方形通孔(204)插入,并与所述底座(1)相连,该限位板(4)及挡板(5)上安装有多个销钉(3),该销钉(3)的顶部伸入所述模具型腔(11)中,用于浇注出芯数与销钉(3)数量相等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所述圆板A(7)及圆板B(9)连接于底座(1)的底部,该圆板A(7)与圆板B(9)上插设有与所述推杆(2)底部螺纹连接的内六角螺钉(10),所述推杆(2)底部在初始状态与圆板A(7)抵接,该内六角螺钉(10)在成品出模时通过内六角扳手(13)扭转,通过与所述推杆(2)底部的螺纹连接实现推杆(2)整体沿轴向移动,进而将成品推出所述模具型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的通孔分为沿轴向开设的直径不同且彼此相通的通孔A(101)和通孔B(102),该通孔A(101)及通孔B(102)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底座(1)上的长方形切口(103)上端贯穿于通孔B(102),下端开至所述底座(1)的底面,该长方形切口(103)与通孔B(102)的贯穿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板(4)及挡板(5)连接的内螺纹孔A(104);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与圆板A(7)和圆板B(9)连接的内螺纹孔B(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分为上下设置的小圆柱体(201)及大圆柱体(202),该小圆柱体(201)上开设有与所述销钉(3)数量相同的通孔C(203),所述大圆柱体(202)上沿径向开设有所述长方形通孔(204),该大圆柱体(202)的底部开设有与长方形通孔(204)相连通的内螺纹通孔(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为长方形,放置于所述推杆(2)的长方形通孔(204)内,该限位板(4)的两端容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长方形切口(103)中;所述限位板(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底座(1)连接的通孔E(402),中间开设有数量与所述销钉(3)相同的通孔D(4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为长方形,放置于所述推杆(2)的长方形通孔(204)内,该挡板(5)的两端容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长方形切口(103)中;所述挡板(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底座(1)、限位板(4)连接的通孔F(501),中间开设有凹槽(502),各所述销钉(3)直径较大端的圆柱体(301)容置于凹槽(502)中,并通过所述限位板(4)的下面卡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A(7)靠近外边缘的位置沿周向开设有用于与底座(1)连接的通孔G(701),该圆板A(7)的中间开设有供所述内六角螺钉(10)穿过的通孔H(7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B(9)靠近外边缘的位置沿周向开设有用于与底座(1)、圆板A(7)连接的通孔I(901),该圆板B(9)的中间开设有供所述内六角螺钉(10)穿过的通孔J(9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I(901)及通孔J(902)均为沉孔,该通孔I(901)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下设置,所述通孔J(902)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27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易组装的紫外线灯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支持多角度弯折水泥纺织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