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1643.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3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高琳琳;缪静;张环茹;方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缺氧区、厌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二好氧区和沉淀区,污水通过进水管分别通入第一缺氧区和厌氧区连接。本实用新型满足反硝化和除磷所需碳源,污水先经过缺氧环境之后再经过厌氧环境,污水经过厌氧区后进入第一好氧区,提高了系统的氮磷脱除能力。本实用新型依靠全生化工艺取代膜技术使用,在实现高效脱氮除磷能力的同时降低基建费用及运行费用;装置采用集成化处理池设计,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视和发展,对污水处理装置的性能及厂站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有机物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同步脱氮除磷能力低且土地使用面积大,基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机物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同步脱氮除磷能力低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缺氧区、厌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二好氧区和沉淀区,污水通过进水管分别通入所述第一缺氧区和所述厌氧区连接。
其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跨越管道,所述跨越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厌氧区的出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缺氧区的入口。
其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所述硝化液回流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好氧区的出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缺氧区。
其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流污泥管道,所述回流污泥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缺氧区。
其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排出管道,所述污泥排出管道连接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
其中,所述第一缺氧区、厌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二好氧区和沉淀区的有效容积比为1:1:2:1:2:1。
其中,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缺氧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流量阀,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厌氧区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流量阀。
其中,所述处理池还设有设备间。
其中,所述处理池埋设于地表下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第一缺氧区和厌氧区分段进水,分别满足反硝化和除磷所需碳源,第一缺氧区位于厌氧区之前,即污水先经过缺氧环境之后再经过厌氧环境,避免了回流污泥中携带硝酸盐、溶解氧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且允许反硝化优先获得碳源,故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脱氮能力;污水经过厌氧区后进入第一好氧区,聚磷微生物经历厌氧环境之后直接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区,其在厌氧环境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得到了更有效率的利用,参与循环的微生物全部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好氧过程,提高了系统的氮磷脱除能力。本实用新型依靠全生化工艺取代膜技术使用,在实现高效脱氮除磷能力的同时降低基建费用及运行费用;装置采用集成化处理池设计,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1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夹注胶通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漏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