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泥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0300.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5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宁;韩竹东;乐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1 | 分类号: | E21B21/01 |
代理公司: | 武汉今天智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8 | 代理人: | 矫娅琳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泥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泥浆池,钻机包括用于转移的两履带及用于钻孔的钻杆,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池体、套管、及带动池体移动的滚轮机构;池体具有用于容纳泥浆的容纳槽,池体被构造为L形结构,池体包括插入到两履带之间的小端及摆放在履带之外的大端,池体的小端内开设有钻口,容纳槽内形成有位于钻口处且配合钻杆插入的钻口配合管;套管包括上下贯通的套管本体、及形成于套管本体外壁且与其贯通的出水管,当钻杆钻至回填层时,上提钻杆,将套管插设在钻口配合管内,钻杆再配合套管下放继续钻进;滚轮机构为设置在池体底部且可收纳的若干个滚轮。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避免钻进过程中泥浆变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建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式泥浆池。
背景技术
在勘察工程中,需要钻进多个孔然后进行勘察,而两相邻的钻孔间距较大,所以用于钻孔的钻机转移较为频繁,但由于钻机需要与泥浆池配合以解决孔口泥浆循环的问题,故泥浆池也需随钻机的转移而重建或转移。
传统的解决方案:一、通过人工在工地旁开挖微型泥浆池和循环沟;二、用简易水桶直接钻进;方案一只能一次性使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增加人工劳动强度,对周围植被造成损坏;方案二中的循环水极易绕流,容易导致泥浆变稀,造成垮孔埋钻事故,增加施工风险,泥浆绕流影响周边道路卫生,减缓了施工进度,易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移动式泥浆池,便于移动,避免钻进过程中泥浆变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泥浆池,钻机包括用于转移的两履带及用于钻孔的钻杆,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池体、套管、及带动所述池体移动的滚轮机构;所述池体具有用于容纳泥浆的容纳槽,所述池体被构造为L形结构,所述池体包括插入到两所述履带之间的小端及摆放在所述履带之外的大端,所述池体的小端内开设有钻口,所述容纳槽内形成有位于所述钻口处且配合所述钻杆插入的钻口配合管;所述套管包括上下贯通的套管本体、及形成于所述套管本体外壁且与其贯通的出水管,当所述钻杆钻至回填层时,上提所述钻杆,将所述套管插设在所述钻口配合管内,所述钻杆再配合所述套管下放继续钻进;所述滚轮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池体底部且可收纳的若干个滚轮。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小端的宽度小于所述钻机两所述履带的间距。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钻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管的内径,所述套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钻口配合管的内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池体大端底部的前端形成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且用于设置所述滚轮的凹槽,所述小端底部的后端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设置所述滚轮的凹槽,各所述凹槽的槽深分别由所述池体的边缘向所述池体内部方向逐渐变深,各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沿凹槽的纵向延伸且相向弯折的包边;各所述滚轮分别包括滚轮本体及固定在所述滚轮本体上端的安装板,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卡设在对应的所述包边内且能在所述包边内前后移动,各所述安装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通过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且配合对应位置的所述螺纹孔旋合。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最小槽深,所述滚轮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最大槽深。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池体的大端的左右两侧及远离所述池体的小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0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井自动多级降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心理健康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