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内窥镜手术使用的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6907.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熊恩平;邬海桥;冯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19/00;A6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内窥镜 手术 使用 注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内窥镜手术使用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筒、活塞杆以及把手,注射筒的底部设有注射管,注射管上设有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一端可拆式与注射管连接,另一端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头方向的末端上设有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上设有圆锥结构的喷头;喷头的端面设有喷孔,喷头内设有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第一隔水板上设有喷嘴,第二隔水板上设有进水口,并且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之间形成负压腔,喷头的外壁上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负压腔连通,进气孔内设有固定圈、进气筒、密封圈,所述固定圈上设有气孔,气孔内设有密封板,密封圈套在进气筒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麻醉剂喷成水雾状,减小对患者的刺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内窥镜手术使用的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电子内窥镜广泛应用在肠胃、气管、尿道、膀胱等器官的检查,它的成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CD),CCD就象一台微型摄像机将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后,显示在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比普通光导纤维内镜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供多人同时观看。由于电子内镜的问世,给百余年来内镜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历史新篇章,相信电子内镜将会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
目前,在对患者进行内窥镜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的检查部位涂抹麻醉剂,如电子内窥镜在对气管内息肉切除或者异物摘除时,需要向气管内涂抹麻醉剂,同时完成摘除时还需要向气管内涂抹止血药,传统的方式是将一根导管伸入至气管内,利用注射器向导管里注射适量的麻醉剂或者止血药,但是通过导管流出的麻醉剂或者止血药为较大的水柱状,导致较大的水柱状麻醉剂或者止血药作用至患者气管上时,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刺激病人发生咳嗽,导致内镜视野不清,影响整个内窥镜手术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内窥镜手术使用的注射装置,利用设置的喷头将麻醉剂或者止血药形成较小的水雾作用至患者的检查处,减小麻醉剂对患者的刺激作用,保证内窥镜手术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内窥镜手术使用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筒、活塞杆以及把手,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把手连接,另一端上设有与注射筒匹配的活塞,并且活塞位于注射筒内,所述注射筒的底部设有注射管,所述注射管上设有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一端可拆式与注射管连接,另一端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头方向的末端上设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有圆锥结构的喷头;所述喷头的端面设有若干喷孔,所述喷头内设有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所述第一隔水板上设有喷嘴,所述第二隔水板上设有进水口,并且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之间形成负压腔,所述喷头的外壁上还设有进气孔,并且进气孔与负压腔连通,所述进气孔内设有固定圈、进气筒、密封圈,所述固定圈上设有气孔,所述气孔内设有密封板,密封圈套在进气筒上,当进气筒朝着固定圈方向移动时,进气筒能够将气孔内的密封板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6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舒适性运动鞋鞋底
- 下一篇:防静电防螨虫冰丝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