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挂膜的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6199.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0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汤瑶;李维尊;王琦;李兰兰;鞠美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为(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挂膜 微生物 载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挂膜的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氧膜筒体、菌剂载体筒体、生物膜载体,透氧膜筒体与菌剂载体筒体呈同心圆,生物载体固定于菌剂载体筒体外侧。透氧膜筒体由一束透氧膜丝构成,透氧膜进气口位于顶部,透氧膜末端固定于装置底部;菌剂载体筒体内外侧均为多孔面且孔径小于菌剂,菌剂载体筒体顶部与透氧膜筒体持平但低于透氧膜进气口,菌剂载体筒体底部固定于装置底部;生物膜载体成三角形状态,中间为中空状态,两端通过限位槽固定于菌剂载体筒体外侧。该装置充分利用透氧膜充氧和挂摸的功能优势,借助氧气推流的作用把菌剂和氧气扩散于生物膜载体处,既有利于生物膜载体上挂摸也有利于物生物降解微生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挂膜的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属于微生物污水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载体微生物技术克服传统菌剂的缺点,该技术将微生物固定于具有保护功能的惰性材料中,菌种在载体中可以长期的自生和繁衍长达10年之久。微生物载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不断繁殖、保持活性,从而避免微生物添加的流程,免除监控看管的时间,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此外,根据需求,可以通过组配不同的优势菌种,生物多样性特点显著,包括异养好氧菌、硝化菌、亚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消解污泥菌种、聚氧菌种等,满足各种水质的处理要求。标准的载体微生物设备风机功率2.2kW,功耗非常低,只有普通曝气设备能耗约1/4,年运行费用很有竞争力。
透氧膜在曝气供氧时,氧气透过膜丝直接被生物膜利用,不必经过液相边界层,大大减小了氧气的传质阻力,有利于供氧速度和氧气利用率的提高,理论上氧气利用率是可以达到100%。透氧膜技术中的主要功能层是附着生长在膜表面的生物膜,主要由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组成,包含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作为附着生长型污水处理技术,生物膜具有特殊的生物层结构、复杂的生物群落以及较长的食物链,这为透氧膜带来了优势。由于膜的比表面积大(可达2000m2/m3),以膜为载体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附着面积,大大提高了单位空间内的微生物浓度,提高单位体积处理能力,增强耐冲击负荷能力。
发明内容
该装置包括透氧膜筒体、菌剂载体筒体、生物膜载体,透氧膜筒体与菌剂载体筒体呈同心圆,生物载体固定于菌剂载体筒体外侧。透氧膜筒体由一束透氧膜丝构成,透氧膜进气口位于顶部,透氧膜末端固定于装置底部;菌剂载体筒体内外侧均为多孔面且孔径小于菌剂,菌剂载体筒体顶部与透氧膜筒体持平但低于透氧膜进气口,菌剂载体筒体底部固定于装置底部;生物膜载体成三角形状态,中间为中空状态,两端通过限位槽固定于菌剂载体筒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透氧膜充氧和挂摸的功能优势;为固定化菌提供充足的氧气利于菌剂的生长扩增;借助氧气推流的作用把菌剂和氧气扩散于生物膜载体处,既有利于生物膜载体上挂摸也有利于物生物降解微生物。
附图说明
附图1装置主视图示意图。
附图2装置俯视图示意图。
附图3限位槽示意图。
附图4透氧膜筒体示意图。
1. 生物膜载体2. 透氧膜筒体 3. 菌剂载体筒体4. 限位槽 5. 固定化菌剂6.透氧膜丝7. 透氧膜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装置包括透氧膜筒体(2)、菌剂载体筒体(3)、生物膜载体(1),透氧膜筒体与菌剂载体筒体呈同心圆,生物载体固定于菌剂载体筒体外侧。透氧膜筒体由一束透氧膜丝(6)构成,透氧膜进气口(7)位于顶部,透氧膜末端固定于装置底部;菌剂载体筒体内外侧均为多孔面且孔径小于菌剂,菌剂载体筒体顶部与透氧膜筒体持平但低于透氧膜进气口(7),菌剂载体筒体(3)底部固定于装置底部;生物膜载体(1)成三角形,中间为中空状态,两端通过限位槽(4)固定于菌剂载体筒体(3)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为(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为(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6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导轨式智能能效采集终端保护外壳
- 下一篇:一种吸尘降温裁纸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