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二次损伤的侧脑室穿刺定位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4757.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1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陈文梅;苏琳;王科;宋利;李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何巍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二次 损伤 脑室 穿刺 定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免二次损伤的侧脑室穿刺定位仪,包括基座,基座包括下部的基座环和两条弧形的平行导轨,导轨与基座环垂直设置,所述导轨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两条导轨之间安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头部与导轨下部卡接,导管上嵌套有滑块,滑块下部与导轨上部贴合,滑块表面设置有与导轨表面刻度线相配合的指针;导管上还设置有锁紧件;所述导管一侧设置有开口,置于导管上的滑块和锁紧件均设置有与导管开口位置相匹配的开口,置于导管内的引流管能够通过导管、滑块、锁紧件的开口取出。该侧脑室穿刺定位仪既能提升医生可操作性,增加导轨精度和利用率,又能避免二次损伤,减少手术操作步骤,降低感染和癫痫发生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避免二次损伤的侧脑室穿刺定位仪。
背景技术
脑室穿刺(VC)是脑积水的重要治疗方法,定位仪的主要作用是针对脑积水进行术前的定位。在进行侧脑室穿刺手术时,首先消毒铺巾,接着在额角的位置钻孔,即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2~3cm处,然后在孔面上放置定位仪,以指导引流管穿刺,定位仪的导轨平行于冠状面。在穿刺入脑室后,由于引流管上有垂直适配器的存在,无法直接取下,需要将将引流管拔出后才能将现有穿刺仪取下,再次沿原穿刺路径植入引流管,这无疑增加了手术步骤,对大脑造成了二次穿刺损伤,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感染和癫痫发生的风险。现有穿刺仪基座的导轨可滑动范围较大,在有限宽度的基座上,可利用的滑动宽度相对较小,滑动一定距离对应的角度较大,精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医生在安全范围内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手术风险,亟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升医生可操作性,增加导轨精度和利用率,又能避免二次损伤,减少手术操作步骤,降低感染和癫痫发生的侧脑室穿刺定位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避免二次损伤的侧脑室穿刺定位仪,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下部的基座环和两条弧形的平行导轨构成,所述导轨与基座环垂直设置,所述导轨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两条导轨之间安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头部与导轨下部卡接,导管上嵌套有滑块,所述滑块下部与导轨上部贴合,滑块表面设置有与导轨表面刻度线相配合的指针;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锁紧件;所述导管一侧设置有开口,置于导管上的滑块和锁紧件均设置有与导管开口位置相匹配的开口,置于导管内的引流管能够通过导管、滑块、锁紧件的开口取出。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侧脑室穿刺手术时使用的定位仪,在使用该定位仪进行侧脑室穿刺手术后,由于在导管、滑块、锁紧件侧壁均设置有开口,因此,插入侧脑室的引流管可以通过导管、滑块、锁紧件侧壁的开口,从定位仪中取出,这样便能够在不拔出引流管的情况下,拆除定位仪器,避免引流管端部垂直适配器的影响,直接用第一次穿刺使用的引流管继续完成侧脑室穿刺手术。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中导轨的弧度为120°,所述导轨表面的刻度线的刻度区间为-60~60°,且刻度线的最小刻度为5°,其中5°单倍刻度线为半线,10°倍数刻度线为全线。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环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其中一个支撑脚置于两条导轨之间。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头部、嵌合部、锁紧部、操作部;所述头部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所凸台上表面为弧面,且与导轨下部紧密贴合,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滑动;所述嵌合部能够与滑块下部嵌合,使得滑块与导管相对固定;所述锁紧部与锁紧件配合,使得导管与基座相对固定;所述操作部向上延伸,用于调整导管与基座的角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包括上部的滑动块与下部嵌合块,所述滑动块与嵌合块呈一体结构;滑动块下部为与导轨上表面贴合的弧面,滑动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导轨表面刻度线相配合的指针;所述嵌合块与导管的嵌合部相配合,将滑块与导管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4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模块化可拆卸拉头
- 下一篇:一种中药材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