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盾构隧道内防撞侧石与车道板的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1691.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2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卫平;温竹茵;孙巍;刘念;由广明;张亚洲;李长学;严佳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黄浦江越江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隧道 内防 撞侧石 车道 连接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内防撞侧石与车道板的连接构造,包括预制车道板,其特征在于预制车道板内预留车道板环型钢筋,且所述环形钢筋露出预制车道板的顶部;预制车道板上方设置预制防撞侧石,所述预制防撞侧石底部设置凹槽,并预留防撞侧石环型钢筋,所述车道板环型钢筋位于防撞侧石底部凹槽内,并在所述凹槽内穿插纵向钢筋;凹槽内灌注混凝土,使得预制车道板和预制防撞侧石形成牢靠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灌入混凝土的方式形成高强度、高刚度的“湿”接头,且具有较强的误差修正能力,可以有效应对盾构隧道纵向柔性、存在错台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内防撞侧石与车道板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土建工程的预制化建造,是实现建筑行业工业化制造的重要途径。实现建筑行业工业化,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还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简化现场作业,减少施工噪声、振动等环境污染,同时,预制装配技术的应用,还使得结构维修养护方便,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地上建筑、桥梁工程等工程工业化蓬勃发展,地下工程也开始不断尝试。特别盾构隧道,采用预制拼装整体式内部结构,可使整体预制率达到90%。预制拼装整体式结构需“干、湿”接头将预制构件连接成整体结构。“干、湿”接头的设计与施工是结构预制拼装设计施工的难点与重点。“干”接头施工效率高、现场作业简洁、施工步骤少,但是精度要求高、造价高,往往需要牺牲部分刚度与强度。“湿”接头精度要求低、经济性好、刚度强度大,且具有修正误差的能力,但是需现场绑扎钢筋、架设模板等措施,施工效率低,现场作业量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盾构隧道内防撞侧石与车道板的连接构造,采用灌入混凝土的方式形成高强度、高刚度的“湿”接头,且具有较强的误差修正能力,可以有效应对盾构隧道纵向柔性、存错台的现象。同时能够减少现场钢筋绑扎,避免模板架设工作量,施工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盾构隧道内防撞侧石与车道板的连接构造,包括预制车道板,其特征在于预制车道板内预留车道板环型钢筋,且所述环形钢筋露出预制车道板的顶部;预制车道板上方设置预制防撞侧石,所述预制防撞侧石底部设置凹槽,并预留防撞侧石环型钢筋,所述车道板环型钢筋位于防撞侧石底部凹槽内,并在所述凹槽内穿插纵向钢筋;凹槽内灌注混凝土,防撞侧石底部凹槽两侧翼板作为湿接头浇筑时的模板,使得预制车道板和预制防撞侧石形成牢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防撞侧石背部设置混凝土灌注孔,所示混凝土灌注孔延伸至凹槽上方,以便方便、快捷的灌注混凝土。
进一步地,在预制防撞侧石背部设置与凹槽连通的出气孔,以便快速排气。
进一步地,出气孔设置内螺纹及卡扣,用于连接注浆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通过出气孔快速安装注浆装置,向后浇接头进行注浆。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
(1)在预制防撞侧石底部和车道板上部预留环型钢筋。安装时,将预制防撞侧石、车道板预留的环型钢筋相互交错搭接后,现场仅需贯穿纵向钢筋。再灌入混凝土,形成高强度、高刚度的“湿”接头。
(2)在预制防撞侧石底部设置凹槽,形成后浇接头空腔,并兼做后浇接头模板,减去架设模板的施工工序。
(3)在预制防撞侧石背部设置大角度灌浆孔。通过灌浆孔方便、快捷地灌注混凝土,形成高强度、高刚度的“湿”接头。且灌浆孔位于背部,不影响预制清水防撞侧石正、上面的装饰效果;
(4)在预制防撞侧石背部设置出气孔。出气孔位于后浇空腔顶部,且位于两个相邻灌浆口之间。在灌注混凝土时,通过出气孔,空腔内空气可以快速的流出。同时,在出气孔内设置内螺纹或卡口,用于快速连接注浆设备,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后浇接头实施注浆,形成高质量、高密实度的“湿”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黄浦江越江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黄浦江越江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1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钎具生产用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山修复用运输装置的防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