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化中频感应电炉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1086.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6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包学春;聂宏飞;徐贵强;郑蕊;胡杰;王立新;房雷雷;高京军;张永彬;崔蒙蒙;董晓龙;李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5B30/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刘磊娜 |
地址: | 0508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化 中频 感应 电炉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化中频感应电炉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风机盘管水系统、热泵机组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以水作为冷热源,布设循环管路,冬季通过中频感应电炉加热循环水,提供辅助热量,供给生产生活所用;夏季通过冷却塔将中频炉的热量散发出去,并结合热泵系统供给冷气。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间不受限制,可以用于全年各时段的生产余热回收。热泵机组在以生产冷却水为热源的形式下能稳定运行,实现了生产热能的有效回收利用,改善了工人操作环境,显著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化中频感应电炉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中频炉进行钢水熔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中频炉工作温度通常达到1600℃以上,而炉体热量都散失在环境中白白浪费,导致车间内的温度大大提高,恶化了工人的劳动环境。
水源热泵制热运行时,由于冬季地下水的温度高于室外环境,使得系统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相比空气源热实现更高的效率,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能源费用开支。
如何将中频感应电炉余热进行回收用于水源热泵,以充分回收余热能源,减少热散失,变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得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熔化中频感应电炉余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熔化中频感应电炉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风机盘管水系统、热泵机组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中频感应电炉冷水循环组、冷却塔和冷却水池,所述中频感应电炉冷水循环组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冷却塔连接,所述冷却塔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冷却水池连接,所述冷却水池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中频感应电炉冷水循环组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串接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串接有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三管路上串接有冷却泵和第十三节流阀;
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制冷压缩机、制热螺杆机、蒸发器、冷凝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制冷压缩机、蒸发器、第一单向阀和冷凝器闭合行成制冷机组,所述制热螺杆机、蒸发器、第二单向阀和冷凝器闭合行成制热机组,所述制热螺杆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串接有第十一节流阀,所述制冷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串接有第十二节流阀;
所述风机盘管水系统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和入口端通过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通过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与所述冷却水池连接,所述第四管路上串接有第三节流阀,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之间分别串接有第四节流阀和第六节流阀,所述第四节流阀和所述第六节流阀并联,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第五节流阀,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七管路之间分别串接有第七节流阀和第八节流阀,所述第七节流阀和所述第八节流阀并联,所述第五管路上串接有第十节流阀,所述第七管路上串接有第九节流阀,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端串接有冷冻泵,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串接有第二冷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频感应电炉冷水循环组包括中频感应电炉内水循环管路、板式热交换器和外水循环管路,所述中频感应电炉内循环管路的两端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一次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外水循环管路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二次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外水循环管路上设置有控制主机和第一循环泵,所述中频感应电炉内循环管路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池容积达到1200m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频感应电炉中的内循环水在第一循环泵的作用下,进入板式热交换器。外循环水经第二循环泵在板式热交换器和中频炉线圈循环水的热交换,达到吸收中频感应电炉线圈水热量,降低线圈等内部元件温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1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复合风管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