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0630.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4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申屠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A61B17/3213;A61M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农 |
地址: | 31150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手术 切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特点是:切割刀本体包括内刀和外刀,内刀由内刀头座、内刀管和内刀头组成,内刀头座通过凹槽与旋转电机连接,内刀的内部设有负压通道,外刀由外刀头座、外刀管和外刀头组成,外刀通过快速连接环与内刀连接,外刀与内刀之间形成清洗液通道,内刀头和外刀头组合形成有斜切口刀头、斜口齿刀头、内外齿刀头和球形刀头四种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刀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对患者鼻腔内正常的粘膜组织的损害,并具有拆装简单、使用灵活、清洗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
背景技术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临床效果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将传统的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鼻腔手术切割器,这种切割器能将病变组织吸入并搅碎,并将手术过程中的污物、出血等吸净,维持良好的手术环境。但是,现有的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形状较为单一,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且由于切割刀每次使用后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而现有切割刀的结构不便于拆装,导致清洗工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好、清洗方便的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鼻腔手术切割器的切割刀,包括切割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本体包括内刀和外刀,所述内刀由内刀头座、内刀管和内刀头组成,所述内刀头座的左半部分加工有三条水平凹槽,内刀头座的右半部分为阶梯轴,并加工有挡圈,所述内刀管与内刀头座的右端相连,内刀管的右端头部加工有内刀头,所述外刀由外刀头座、外刀管和外刀头组成,所述外刀套在内刀的外部,且外刀头座的左端面与挡圈的右端面配合,所述外刀管位于内刀管的外部,所述外刀头位于内刀头的外部。切割刀由内刀和外刀组成,在使用时进行高速旋转,切割刀的刀头利用高速旋转形成剪切力,将患者的息肉病变组织进行切割搅碎,具有较高的切割效率,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内刀头座的水平凹槽用于将切割刀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固定,细长的刀管便于将刀头延伸至患者鼻部深处,外刀头座的左端面与内刀头座的挡圈配合,将内外刀的左端密封。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刀本体的刀头具有斜切口刀头、斜口齿刀头、内外齿刀头和球形刀头四种结构:所述斜切口刀头的内刀头为平口刀,外刀头为斜口刀;所述斜口齿刀头的内刀头为加工有锯齿的平口刀,外刀头为斜口刀;所述内外齿刀头的内刀头为加工有锯齿的平口刀,外刀头为加工有锯齿的斜口刀;所述球形刀头的内刀头为细杆连接的球形刀,无外刀头。切割刀的内外刀头设计多种不同结构,以适应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切割效果要求,内外齿刀头的切割力最大,斜口齿刀头次之,球形刀头切割力最小。一般地,若病变组织体积较大时,通常采用内外齿刀头,以获得更大的切割力,缩短手术时间;若病变组织体积偏小,可选用球形刀头进行手术,避免对患者鼻腔内的粘膜组织造成过多损害。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刀和外刀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强度高、耐腐蚀、耐磨损,有利于长期保持刀具良好的锋利程度,并且便于刀具的术后清洗和消毒。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刀的内部设有负压通道。手术切割过程中,切割下的病变组织若堆积在刀头位置,容易引起堵塞,创面处出血不及时清除也会严重影响手术时的视野条件,阻碍手术的正常进行。通过在内刀头座和内刀管内部设置负压通道,能将手术时产生的切割碎屑和出血等及时吸出,改善手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0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板加工用打板机的上料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温燃料电池简易测试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