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9061.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9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08 | 分类号: | E05B81/08;E05B81/90;E05B81/1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藏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摆臂的中部与拨叉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拨叉固定轴的另一端可在锁座上转动,摆臂的两端分别通过锁钩固定轴与锁钩连接;两个锁钩的钩部分别与左门扇的撞栓和右门扇的撞栓一一对应,锁钩与撞栓配合卡紧或脱离;拨叉的下端与拨叉固定轴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固定设置在承载轨道梁上,电磁铁组件的杆端与拨叉的上端连接;手动解锁杆的下端通过手动解锁杆固定轴铰接在锁座上,手动解锁杆的中部与拨叉的上端相抵。本实用新型集电动解锁和手动解锁为一体,双锁钩结构使得锁钩与撞栓不用保持间隙,解决了内藏门系统回转锁机构维护调试困难的问题,加强了门系统的隔音、隔热、淋雨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藏门结构以其安装简单、质量较轻、空间较小、操作灵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系统。现有的内藏门系统由于采用回转锁结构,开门时电机需反转,才能保证解锁的可靠性,关门时需先抬锁钩,才能保证门扇关到位,增加了逻辑判断的困难,在整个门系统开闭过程中,电磁铁有两次动作,电磁铁通电占比接近技术要求,容易造成电磁铁的温度升高甚至烧毁。
现有内藏门锁闭机构,开门时电机需要反转,使回转锁钩与锁闭撞栓保持一定间隙,才能顺利解锁,实现开门动作,此间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实现,如间隙过大,有利于电机判断,但门扇中缝会出现漏光及吹哨现象,影响门系统的隔音、隔热和淋雨功能;如间隙过小,电机反转累积误差会增大,出现逻辑判断错误,也有解锁受限的风险,而无法开门,影响行车安全;此间隙调整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需现场配合门扇反复调试才能达到要求,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其特点是:包括锁钩、拨叉、锁座、手动解锁杆、电磁铁组件、手动解锁杆固定轴、锁钩固定轴、拨叉固定轴和摆臂;
锁座设置在承载轨道梁上,摆臂的中部与拨叉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拨叉固定轴的另一端可在锁座上转动,摆臂的两端分别通过锁钩固定轴与锁钩连接;两个锁钩的钩部分别与左门扇的撞栓和右门扇的撞栓一一对应,锁钩与撞栓配合卡紧或脱离;
拨叉的下端与拨叉固定轴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固定设置在承载轨道梁上,电磁铁组件的杆端与拨叉的上端连接;
手动解锁杆的下端通过手动解锁杆固定轴铰接在锁座上,手动解锁杆的中部与拨叉的上端相抵。
进一步的,电磁铁组件的杆端呈球形,拨叉的上端具有圆孔,电磁铁组件的球形杆端设置在拨叉的上端的圆孔内。
进一步的,固定轴套设有拨叉扭簧,拨叉扭簧位于拨叉与锁座之间。
进一步的,锁座上设置有锁到位开关,锁钩与撞栓配合卡紧时,锁钩与锁到位开关接触,触发锁到位信号。
进一步的,锁钩固定轴上设置有锁钩扭簧。
进一步的,包括手动解锁行程开关和钢丝绳固定螺柱,手动解锁行程开关和钢丝绳固定螺柱设置在锁座上,手动解锁杆的上部通过钢丝绳与钢丝绳固定螺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集电动解锁和手动解锁为一体,双锁钩结构使得锁钩与撞栓不用保持间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藏门系统回转锁机构维护调试困难的问题,加强了门系统的隔音、隔热、淋雨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藏门的锁闭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9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检修装置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 下一篇:用于轨道车辆的内藏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