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8939.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1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杜少博;翁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33/04 | 分类号: | A01B33/04;A01B33/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得民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79 | 代理人: | 傅云 |
地址: | 20007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露 土壤 修复 翻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翻土器技术领域的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翻土壳体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且支撑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的侧壁,翻土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翻土壳体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L型支撑板与翻土壳体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和拖拽耳板将本产品固定在拖拽车辆的后方,通过拖拽使边坡的土壤能够通过翻土进口进入到翻土壳体的内腔,同时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将进入的土壤通过翻土排出口和导流料斗排出到土地的中部,实现对裸露边坡土壤的翻动修复,且翻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能够将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的较为平整和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等。
土壤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通过翻动,使其底部的土壤能够被清理上来,以保持土壤的持续工作能力,而土地中间位置的土壤可以通过旋耕机等大型机械进行翻动,但是对于裸露边坡土壤无法通过大型机械进行翻动,多数采用人工进行翻动,较为的繁琐,且工作效率较慢,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土壤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通过翻动,使其底部的土壤能够被清理上来,以保持土壤的持续工作能力,而土地中间位置的土壤可以通过旋耕机等大型机械进行翻动,但是对于裸露边坡土壤无法通过大型机械进行翻动,多数采用人工进行翻动,较为的繁琐,且工作效率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所述翻土壳体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且支撑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的侧壁,所述翻土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所述翻土壳体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与翻土壳体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且传动转轴的移动贯穿翻土壳体的侧壁,所述支撑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且两组行走轮设置在翻土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撑转轴和传动转轴远离翻土排出口的一端均安装有同步轮,且同步轮设置在行走轮的外侧,两组所述同步轮之间套接有同步带,所述传动转轴的外壁焊接有螺旋叶片,且螺旋叶片设置在翻土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翻土壳体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翻土进口,所述翻土壳体的靠近翻土排出口的侧壁焊接有导流料斗,所述翻土壳体的前侧壁关于其轴线对称焊接有拖拽耳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转轴与翻土壳体的连接处以及传动转轴与翻土壳体和L型支撑板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耐磨轴承。
优选的,所述传动转轴的轴心与L型支撑板、翻土排出口以及导流料斗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导流料斗的侧边与翻土排出口的侧边重合。
优选的,所述翻土进口的底部侧边倾斜开设有翻土刀刃,所述翻土壳体和导流料斗的顶部均为开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拖拽耳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拖拽耳板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插孔,且固定插孔贯穿限位卡槽的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89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