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68819.1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2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王海源;杜小龙;张嵩琪;李军;刘保亚;王礼军;余晓帆;黄万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C3/00 | 分类号: | B63C3/00;B63C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锋 坡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包括主体横梁,所述主体横梁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主体横梁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主体横梁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块机构,所述主体横梁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万向轮与移动机构,所述万向轮位于移动机构的一侧,所述主体横梁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支撑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锋舟泛水装置,通过设置的滑块机构与移动机构,具备有高速、简便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不仅达到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还要保证在泛水过程中,可以稳定工作,装载卸载时不费力;人工运输的过程中,造成尽量少的磨损不会使其发生变形等特点,进一步提升了设备使用的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泛水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冲锋舟坡道泛水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搬运的方法,6-8人协力将冲锋舟抬起从坡道搬运至水中,另一种是吊装搬运,在冲锋舟内载重较大人工搬运无法进行时,使用运输车,连接吊装环使冲锋舟泛水。人工搬运冲锋舟的方式需要的作业人员较多,费时费力。同时,人工搬运导致冲锋舟底部磨损严重,在冲锋舟一端泛水后,作业人员力量不足致使冲锋舟底部接触地面摩擦导致损伤。过程比较复杂,连接吊装环,起吊等操作用的时间过多,操作比较复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具备有高速、简便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不仅达到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还要保证在泛水过程中,可以稳定工作,装载卸载时不费力;人工运输的过程中,造成尽量少的磨损不会使其发生变形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包括主体横梁,所述主体横梁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主体横梁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主体横梁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块机构,所述主体横梁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万向轮与移动机构,所述万向轮位于移动机构的一侧,所述主体横梁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支撑梁,所述主体横梁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二号支撑梁,所述一号支撑梁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固定架与二号固定架,所述一号固定架位于二号固定架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机构包括一号滑动块、蜗杆、蜗轮与二号滑动块,所述蜗杆位于一号滑动块的上端,所述蜗轮位于蜗杆的一侧,所述二号滑动块位于蜗轮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与一号滑动块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蜗杆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一号滑动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设有固定轴,所述蜗杆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轴与蜗轮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二号滑动块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蜗轮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二号滑动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轮胎、密封圈、全刹掣与防缠盖,所述防缠盖位于轮胎的内壁,所述密封圈与全刹掣均位于轮胎的外壁,所述密封圈位于全刹掣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防缠盖与轮胎之间设有固定杆,所述防缠盖的内壁通过固定杆与轮胎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与防缠盖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密封圈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防缠盖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全刹掣与防缠盖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全刹掣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防缠盖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横梁与万向轮之间设有固定杆,所述主体横梁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杆与万向轮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冲锋舟坡道泛水装置,通过设置的滑块机构,人们通过在拖车的主体横梁上安装滑块机构,通过滑块机构在泛水时放松系留绳将冲锋舟顺着一号滑动块与二号滑动块滑入水中。在冲锋舟装载时装置中间两根轨道中间的一号滑动块与二号滑动块与冲锋舟舟体接触后可以在利用蜗轮和蜗杆完成冲锋舟装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88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多级泵的泵筒结构
- 下一篇:一种随风向旋转的风力发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