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便携式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68617.7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7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刘亮;熊健;朗德峰;张洁;于宏芳;孟祥海;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市旅顺电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7/10 |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 地址: | 116045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便携式 蓄电池 智能 充电 装置 | ||
1.新型便携式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保护模块(100)、桥式整流模块(200)、无源PFC模块(300)、平滑滤波模块一(400)、DC/DC变换模块(500)、平滑滤波模块二(600)、输出保护模块(700)、过温保护模块(800)、谐振电压型双环控制回路模块(900)、微处理器(10)、反馈采样模块(20)、过压过流短路保护模块(30)、数码管显示按键及拨码开关模块(40)、均流控制模块(50)、通信模块(60),其中:输入保护模块(100)、桥式整流模块(200)、无源PFC模块(300)、平滑滤波模块一(400)、DC/DC变换模块(500)、平滑滤波模块二(600)、输出保护模块(700)依次两两相连;微处理器(10)与过温保护模块(800)、谐振电压型双环控制回路模块(900)、反馈采样模块(20)、过压过流短路保护模块(30)、数码管显示按键及拨码开关模块(40)及通信模块(60)分别相连;谐振电压型双环控制回路模块(900)依次与DC/DC变换模块(500)、过温保护模块(800)、反馈采样模块(20)分别相连;平滑滤波模块二(600)与过压过流短路保护模块(30)相连;输出保护模块(700)与过压过流短路保护模块(30)相连;反馈采样模块(20)与均流控制模块(50)相连;
所述谐振电压型双环控制回路模块(900)包括:相移谐振控制器UC3875、辅助电源TOPswitch、电阻一Rb1、电阻二Rb2、电阻三Rb3、电阻四Rb4、电阻五Rb5、电阻六Rb6、电阻七Rb7、电阻八Rb8、三极管一Q1、三极管二Q2、三极管三Q3、三极管四Q4、三极管五Q5、三极管六Q6、三极管七Q7、三极管八Q8、二极管一D1、二极管二D2、二极管三D3、二极管四D4、二极管五D5、二极管六D6、二极管七D7、二极管八D8、磁芯一RM8Z1、磁芯二RM8Z2、场效应管一IRFP1、场效应管二IRFP2、场效应管三IRFP3、场效应管四IRFP4、电容一C1、电容二C2、电阻九R1、电阻十R2;
其中:辅助电源TOPswitch与相移谐振控制器UC3875电源正极相连,相移谐振控制器UC3875的引脚14分别与电阻一Rb1一端、电阻二Rb2一端相连;电阻一Rb1另一端、电阻二Rb2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一Q1的基极、三极管二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一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二Q2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一D1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相连;二极管二D2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二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相连,电容一C1的一端与二极管二D2的负极相连,电容一C1的另一端与磁芯一RM8Z1的引脚1相连;
相移谐振控制器UC3875的引脚13分别与电阻三Rb3一端、电阻四Rb4一端相连;电阻三Rb3另一端、电阻四Rb4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三Q3的基极、三极管四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三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四Q4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三D3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三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相连;二极管四D4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四Q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相连,电阻九R1的一端与二极管四D4的负极相连,电阻九R1的另一端与磁芯一RM8Z1的引脚2相连,磁芯一RM8Z1的引脚3与场效应管一IRFP1的门端相连,磁芯一RM8Z1的引脚5与场效应管二IRFP2的门端相连;
相移谐振控制器UC3875的引脚9分别与电阻五Rb5一端、电阻六Rb6一端相连;电阻五Rb5另一端、电阻六Rb6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五Q5的基极、三极管六Q6的基极相连,三极管五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六Q6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五D5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五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相连;二极管六D6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六Q6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相连,电容二C2的一端与二极管六D6的负极相连,电容二C2的另一端与磁芯二RM8Z2的引脚1相连;
相移谐振控制器UC3875的引脚8分别与电阻七Rb7一端、电阻八Rb8一端相连;电阻七Rb7另一端、电阻八Rb8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七Q7的基极、三极管八Q8的基极相连,三极管七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八Q8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七D7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七Q7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相连;二极管八D8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八Q8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相连,电阻十R2的一端与二极管八D8的负极相连,电阻十R2的另一端与磁芯二RM8Z2的引脚2相连,磁芯二RM8Z2的引脚3与场效应管三IRFP3的门端相连,磁芯二RM8Z2的引脚5与场效应管四IRFP4的门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市旅顺电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市旅顺电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86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