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梁柱节点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7677.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4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光荣;吴晓枫;郭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马严龙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柱 节点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柱和框架梁,框架柱的四个面上分布有卧式的U形箍,U形箍的中间位置设有拉筋,U形箍与拉筋均植入框架柱内锚固,沿四个面上的U形箍绕有水平箍;位于框架梁的纵向钢筋按1:3斜率弯折后绕框架柱贯通与对侧梁纵向钢筋连接,框架梁内设有一对纵向构造钢筋伸入柱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梁钢筋绕柱节点的方式,形成了新的结构传力体系,避免了梁纵向钢筋植入柱中的锚固方式,方便施工,减少了对原有结构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植筋的方式解决钢筋节点锚固问题,梁的纵筋直径较大,植筋锚固深度达到400~500mm,电钻难以钻到;同时柱节点处钢筋较多,钻孔难以避让原有钢筋,甚至对原有钢筋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钻孔难以避让原有钢筋,甚至对原有钢筋造成损伤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梁柱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柱和框架梁,框架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框架柱的四个面方向分别具有一个框架梁,框架梁垂直于框架柱,框架梁的厚度小于框架柱的边长,框架梁与框架柱之间存在过度段,所述框架柱的四个面上分布有卧式的U形箍,U形箍为纵向布置的,U形箍的中间位置设有拉筋,U形箍与拉筋均植入框架柱内进行锚固,沿四个面上的U形箍绕有水平箍;所述框架梁内水平贯穿设有两组梁纵向钢筋,位于框架梁外的纵向钢筋弯折绕过框架柱外侧,伸入框架柱拐角的水平箍区域内,并与对侧框架梁的纵向钢筋连接;两组纵向钢筋之间纵向区域为混凝土浇筑区。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梁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两根梁纵向钢筋。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U形箍分为箍身以及上下端植入框架柱的箍爪,箍爪垂直于箍身,箍身与框架柱之间的间距为150mm;相邻两个U形箍之间的间距为300mm。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一个U形箍上相邻的两个拉筋之间的间距为300mm。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纵向钢筋与框架柱平面的坡度斜率为1:3。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箍为正方形结构,水平箍与U形箍连接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框架梁侧部设有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的一端位于框架柱内,另一端延伸至纵向钢筋起弯点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梁钢筋绕柱节点的方式,形成了新的结构传力体系,避免了梁纵向钢筋植入柱中的锚固方式,方便施工,减少了对原有结构的损伤;通过梁纵向钢筋绕柱的方式解决梁柱节点连接的问题,避免了梁筋植入柱中的锚固方式,改善了节点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中:1、框架柱,2、框架梁,3、U形箍,4、拉筋,5、水平箍,6、梁纵向钢筋,7、梁纵向构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主要用于加层改造项目的节点设计,以往的加层改造方案中,梁一般采用梁纵筋植筋的方式进行节点锚固,现场施工多有不便。《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对各种加固技术和方法均有规定,但对于节点设计或者节点的传力形式,规范没有反映,需要通过设计人员研究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76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草药种植可调节起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离心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