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服装的针织柔性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7015.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3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0;A61B5/107;A61B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服装 针织 柔性 传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服装的针织柔性传感装置,包括移动传感片,依次设置有第一针织传感层,绝缘织物层和第二针织传感层;第一针织传感层内混织有第一传感导线,第一传感导线以螺旋状向内分布;第二针织传感层内混织有第二传感导线,第二传感导线均匀设置;移动传感片连接有环状的安装片,安装片内设置微型传感电源,微型传感电源与第一传感导线的两端连接,提供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安装片内设置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左半环和右半环,左半环与第二传感导线的一端连接,右半环连接有另一端,信号放大器连接有信号处理器和输出装置。通过上述设置,其能够对目标位置进行详细的感应,具有传感准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服装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服装的针织柔性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服装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产品。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早已不限于遮丑和保暖,而是追求穿着品的功能化、个性化及智能化。穿戴式智能服装是指将电子检测系统集成在服装及其附件上,在日常穿着使用中即可实现人体生理信号的检测。服装作为“第二皮肤”与人体接触密切,具有轻薄舒适、移动便携、覆盖面大等优点,是获取人体信号的最佳媒介。而针织服装,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表现出柔软舒适、弹性贴身及灵活便于衬入导电传感材料的特点,因此常常用作智能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载体,可检测使用者的体温、心跳、呼吸等人体生理参数,也能实现对肌肉群活动情况及人体运动状态的监测。
智能纺织品在实现数据采集、信号传输等功能时,应保持柔软、舒适的特点,保证智能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的服用性能。因此,柔性传感器研究为目前智能纺织品开发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针织产品具有柔软、易变形、与人体接触面积大的特点,因此成为柔性传感器的优秀载体。
智能服装是在常规服装上添加传感器、致动器和控制单元三个部分,而要实现纺织服装产品的智能化,就必须研发可穿戴式的柔性传感器。针织服装具有穿着舒适、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可灵活衬入传感器等优势,是新型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研发的绝佳载体,而且相对于金属感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织物柔性传感器与内衣袜品等结合的智能服装将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然而,现有的针织柔性传感器,一般采用的是将传感器的整个整体植入到目标服装内,如内衣或者袜子等,此种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在现阶段仍然不适用与大面积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服装的针织柔性传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服装的针织柔性传感装置,其能够方便的安装到服装上,同时能够对目标位置进行详细的感应,具有传感准确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服装的针织柔性传感装置,包括圆形设置的移动传感片,所述移动传感片从靠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针织传感层,绝缘织物层和第二针织传感层;
所述第一针织传感层内混织有第一传感导线,所述第一传感导线以螺旋状向内分布;
所述第二针织传感层内混织有第二传感导线,所述第二传感导线均匀且平行设置;
所述移动传感片连接有环状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内设置有微型传感电源,所述微型传感电源与所述第一传感导线的两端连接,并提供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所述安装片内设置有信号放大器,所述信号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有左右隔离设置的左半环和右半环,所述左半环与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传感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右半环连接另一端,所述信号放大器连接有信号处理器和输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7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托可调式卷板机
- 下一篇:一种高效智能化抓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