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0018.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2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乔;杨建国;季雄冠;赵虹;毛志平;吴哲鹏;朱圣云;徐智慧;江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港口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61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温度 气氛 测量 装置 | ||
1.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杆、气体采样单元、温度传感器、气体温湿度检测单元、气体成分检测单元、外连接杆;
测杆的一端连接气体采样单元,温度传感器在测杆内部悬空不与测杆内壁接触,位于测杆连接气体采样单元的一端,测杆的另一端连接气体温湿度检测单元,气体温湿度检测单元通过外连接杆连接气体成分检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杆,为不锈钢管;外径为10mm-20mm的不锈钢管,壁厚1mm以上,测杆长度根据所需测量温度点的深度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采集单元,包括钢珠紧定螺钉、圆柱形加长螺母、定位点、通气槽;
所述的钢珠紧定螺钉,为标准件,安装于测量装置插入端末端,便于测量装置顺利插入煤堆内部;
所述的圆柱形加长螺母,为标准件,用于安装钢珠紧定螺钉,其内丝型号与钢珠紧定螺钉匹配,圆柱形加长螺母的外径略小于测杆外径,焊接于测杆端部;
所述的定位点为焊点,在圆柱形加长螺母与测杆焊接处的圆柱形加长螺母内丝上,用电焊点焊1-2个焊点,用于避免钢珠紧定螺钉被拧入或受力时自动旋入测杆内;
所述的通气槽,为测杆端部沿长度方向切割的开口槽,数量为2-4个,用于煤堆内部测点处的气体进入测杆内;通气槽长度3cm-10cm,宽度2mm-4mm,以避免煤颗粒完全堵塞通气槽,并便于清除进入测杆内的煤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煤堆内部测点处的温度,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感温点沿测杆长度方向不到但接近测杆末端;为避免钢管导热导致温度偏差,温度传感器感温点在测杆内悬空,不能与钢管壁接触;
所述的气体温湿度检测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接线、温湿度筒体、温湿度螺盖;
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从煤堆内部通过通气槽逸出的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的温湿度接线,为温湿度传感器的电源与信号连接线;
所述的温湿度筒体,为一段不锈钢管,其内径以可以装入温湿度传感器且尚有气体流通空间,采用标准件;
所述的温湿度螺盖,采用与温湿度筒体匹配的标准件;温湿度螺盖的一端上开孔并与测杆同轴焊接,孔径与测杆内径匹配;温湿度螺盖与温湿度筒体连接时采用垫片或生料带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成分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成分传感器、气体成分接线、气体成分筒体、气体成分螺盖、接线端子、接线盒、薄螺母、气体逸出孔;
所述的气体成分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传感器型号与数量根据所需要检测气体的组分确定;
所述的气体成分接线,为气体成分传感器的电源与信号连接线;
所述的气体成分筒体,为一段不锈钢管,其内径以可以装入气体成分传感器且尚有气体流通空间,可以选用标准件;
所述的气体成分螺盖,采用与气体成分筒体匹配的标准件;气体成分螺盖与气体成分筒体连接时需要采用垫片或生料带密封;
所述的接线端子,用于将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成分传感器的接线汇总,便于与外部测量仪表的电源线、信号线对接;
所述的接线盒,用于安装接线端子;
所述的薄螺母,为标准件,用于将接线盒夹持安装在气体成分筒体上,其型号与气体成分筒体匹配即可;
所述的气体逸出孔,是在接线盒上开一个或多个圆孔,用于煤堆内部气体自然流动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连接杆,用于连接气体温湿度检测单元与气体成分检测单元;外连接杆的长度能够使逸出气体冷却到气体传感器耐受温度即可;外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温湿度螺盖、气体成分螺盖同轴焊接,两个螺盖分别开孔,孔径与外连接杆内径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堆内部温度与气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杆采用的长度为2m、外径为16mm、壁厚2mm的不锈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港口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浙江浙能港口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00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