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上润滑油的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9098.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5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F16N1/00;F16N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润滑油 轴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套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上润滑油的轴套,包括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圈,所述轴套本体远离凸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盘远离轴套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远离固定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了引流罩与第一海绵圈,且引流罩为漏斗状,引流罩内壁直径最小的一侧与轴套本体的内壁相对应,使使用者将润滑油加入引流罩后,引流罩内壁的斜面引导与第一海绵圈的渗透,使润滑油均匀的流入缝隙中,解决了润滑油进入困难的问题,达到便于上润滑油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套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上润滑油的轴套。
背景技术
轴套一般起滑动轴承作用。为了节约材料根据轴承需要的轴向载荷设计轴套的壁厚。一般选用铸铜和轴承合金材质。轴套有开口和不开口之分,这要根据结构的需要。一般轴套不能承受轴向载荷,或只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由于轴套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因此应用非常广泛,由于轴套相对于转轴时转动的,因此一般需要在内壁加上润滑油进行润滑,使转轴与轴套内壁形成油膜,使转轴与轴套内壁不直接接触,可大大降低磨损,但是现有的轴套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轴套内壁与转轴表面之间的缝隙很小,一些垂直安装轴套直接打润滑油很难进入缝隙,而且还会导致在轴套外沾上大量润滑油,导致润滑油浪费的同时,润滑油容易附着灰尘,形成油泥,影响轴套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上润滑油的轴套,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上润滑油的轴套,包括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圈,所述轴套本体远离凸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盘远离轴套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远离固定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引流罩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海绵圈,所述第一海绵圈的中部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引流罩内壁中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对接块,所述挡板远离引流罩一侧面边缘处的一侧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底面的圆心处开设有加油口,所述挡板靠近引流罩一侧面边缘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球。
可选的,所述第二海绵圈内壁的直径与轴套本体内壁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海绵圈的圆心处与轴套本体内壁的圆心处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引流罩为漏斗状,所述引流罩内壁直径最小的一侧与轴套本体的内壁相对应,所述引流罩内壁的最小直径大于轴套本体内壁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海绵圈为圆锥状,所述第一海绵圈内壁的直径与轴套本体内壁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海绵圈的外壁与引流罩的内壁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对接块的位置与对接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对接块的。厚度与对接槽的宽度相等,所述对接块的长度与对接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一海绵圈通过开设有对接槽与对接块卡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筒的位置与加油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筒的直径大于加油口的直径,所述限位筒与加油口同心。
可选的,所述限位筒完全插入第一海绵圈内部,所述挡球的直径大于加油口的直径,所述挡球的外表面完全与第一海绵圈的表面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挡板为圆环形,所述挡板内壁的直径大于轴套本体内壁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90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台灯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制坨机的旋转摆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