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空调进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56848.6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4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王大健;唐栩;王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调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空调进风装置,包括车外、内空气通道、鼓风机、上、下部空气通道,鼓风机,车外空气通道进气端设外气主入口、内气副入口,通过外气风门控制外气主入口和内气副入口启闭,车外空气通道出气端位于上部叶轮内侧上端,车内空气通道进气端设有内气主入口,车外、内空气通道进气端之间隔板设外气副入口,通过内气风门控制内气主入口与外气副入口启闭,车内空气通道出气端延伸至下部空气通道下方并容纳电机部件,电机部件通过法兰盘固定于下部空气通道底部,法兰盘进气孔连通车内空气通道出气端与下部叶轮内侧下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双层送风结构鼓风机散热结构复杂、存在噪音的问题,且能够实现车外或车外空气单独进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空调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空调送风结构主要为混合性送风和覆盖率较低的双层送风结构。
第一种为混合性送风结构。其工作原理为:车外空气由进气通道进入,穿过滤网,经叶轮将空气由出风口送出。
混合性送风结构技术主要存在问题:
1、所使用的风门为单风门结构,若将风门控制在中间行程,使得车内/外空气同时进入,在车行驶过程,此种结构风门受风压推动,风门容易摆动,加速部件磨损,同时会产生异响;
2、所使用的风门为单风门结构,若将风门控制在中间行程,使得车内/外空气同时进入,在车行驶过程,由于车外空气通道压力大,会导致空气直接灌入车内,且部分风不会进入叶轮,导致空调箱风量降低,从而降低空调性能;
3、对车内空气和车外空气无法独立送风,在混风送风时,车内空气湿度较高,空调吹至车窗玻璃时容易起雾,存在驾驶安全隐患;
4、车内空气和车外空气无法独立送风,在人体对头部温度需求低、脚部温度需求高的舒适性问题上,空调蒸发箱结构设计困难,结构复杂;
5、电机底部直接与车内空气接触,在鼓风机转速降低时,有明显的电刷声,容易引起乘客不适。
第二种为双层送风结构。其工作原理为:车外空气由车外空气通道,穿过滤网,由鼓风机上部叶轮吹至上部空气通道。车内空气由车内空气通道,穿过滤网,由鼓风机下部叶轮吹至下部空气通道。其中车外部空气通道与上部空气通道连通共同组成外气通道,车内部空气通道与下部空气通道连通共同组成内气通道。内气通道和外气通道由隔板进行隔离。
双层送风结构技术可以实现车外空气、车内空气独立送风,其主要存在问题:
1、叶轮到鼓风机端面有较长距离,此距离约为叶轮总高度1/4,导致鼓风机高度尺寸增加,产品尺寸加大;
2、叶轮与电机装配复杂,叶轮高度增加,使得叶轮顶部晃动,鼓风机动平衡很难控制。鼓风机的产品合格率降低;
3、电机底部直接与车内空气接触,在鼓风机转速降低时,有明显的电刷声,容易引起乘客不适;
4、鼓风机由于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此热量需要在鼓风机及塑料壳体上制作专用的散热通道,以对鼓风机进行降温,增加了产品结构复杂性;
5、内气风门和外气风门使用的为扇形风门,此风门产品尺寸较大,同时重量较重,有悖于轻量化设计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层送风结构的车辆空调进风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车外空气、车内空气独立送风,解决了现有双层送风结构存在的鼓风机散热结构复杂、低速运转时存在噪音的问题,并且能够实现车外或车外空气单独进风的工作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6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驱式角磨机
- 下一篇:一种双级活塞推料离心机的迷宫式密封冲洗应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