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防甩油结构及马达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56168.4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0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康;邓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国亮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莫建林 |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防甩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马达防甩油结构,包括依次套设于马达的转轴上的支架、杯士、挡油圈及压盖,所述支架与所述压盖合并形成容置所述杯士的容置腔;所述挡油圈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呈碗型结构,所述挡油圈的碗口朝向所述杯士,以收集从所述杯士流出的润滑油并将其甩回所述杯士。本实用新型马达防甩油结构可对马达降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的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尤其涉及一种马达防甩油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达转轴在转动时与杯士发生磨擦,这种磨擦会产生噪音,使马达运行时噪声很大,严重时更会磨损这两个零部件,使马达损坏。因此,一般都需要在杯士与转轴之间添加润滑油,以保证两者之间润滑,从而保证马达的稳定运行。然而,由于转轴与各个零部件之间存在间隙,转轴在转动时离心力会将润滑油甩出,从而使杯士与转轴之间的润滑油越来越少。长时间使用后,杯士与转轴之间缺少润滑油又会渐渐产生较大的噪音以及发生磨损,进而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防止润滑油被甩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马达降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的马达防甩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的马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防甩油结构包括依次套设于马达的转轴上的支架、杯士、挡油圈及压盖,所述支架与所述压盖合并形成容置所述杯士的容置腔;所述挡油圈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呈碗型结构,所述挡油圈的碗口朝向所述杯士,以收集从所述杯士流出的润滑油并将其甩回所述杯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挡油圈,由于所述挡油圈呈碗型结构,且碗口朝向所述杯士,因此,当所述杯士沿转轴流出润滑油时,所述挡油圈可以将这些润滑油收集起来,当所述转轴转动时,利用离心力的作用,所述挡油圈可以将这些润滑油重新甩回到所述杯士上对所述杯士润滑,因此,所述挡油圈可以防止润滑油过快地消耗,从而使杯士更好地与转轴润滑,减少摩擦,进而防止杯士与转轴之间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有效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油毡圈,所述油毡圈套接于所述杯士外。
具体地,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套接于所述杯士外且位于靠近所述压盖的一侧,以与所述支架的内侧夹持所述油毡圈。
具体地,所述杯士与所述挡油圈之间沿轴向设有若干第一石墨圈。
较佳地,所述压盖的外侧设有轴套。
较佳地,所述轴套与所述压盖之间设有第二石墨圈。
较佳地,所述压盖与所述挡油圈之间设有毛毡圈。
较佳地,所述挡油圈的碗口从内到外呈逐渐增大。
较佳地,所述支架与所述压盖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硅胶。
一种马达,包括定子绕组、转子、转轴及马达防甩油结构,所述转子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定子绕组的一侧,所述马达防甩油结构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转子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马达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马达的防甩油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国亮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国亮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6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力清洗机工装
- 下一篇:一种卫生间用取暖除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