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PS锂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55756.6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7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权文;周玉坤;魏亚海;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H01M10/44;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喻振兴 |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ups 锂电池 一体化 电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UPS锂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包括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和UPS模块,锂电池组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电路连接,所述UPS模块包括UPS‑MCU控制器、充电器、滤波器和整流器,所述滤波器包括电感L1和电感L2,所述整流器包括MOS管K2、MOS管K3、MOS管K4、MOS管K5、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容C1和电容C2,MOS管K2、K3、K4、K5及晶闸管V1、V2、V3通过UPS‑MCU控制器控制,所述UPS‑MCU控制器可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之间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PS与锂电池组通信不兼容、硬件接口不一致、策略不匹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PS锂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银行、医院、军队、电力系统等行业某些关键设备突然断电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确保这些关键设备有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不间断电源UPS和锂电池的结合为这些关键设备提供了保障;当有市电接入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并可同时为锂电池组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可将锂电池的直流电源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目前,与锂电池组匹配的UPS大多为独立设备,即锂电池组和UPS设备分属于不同的厂家,当用户或集成商需要购买时,需要从不同的厂家中购买锂电池组和UPS设备回来配套组装,因此很容易存在锂电池与UPS电源不匹配、通信不兼容、硬件接口不一致、策略不匹配等问题,需要专业知悉锂电池或UPS的人员来组合设备,难以让用户简便的使用成套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UPS锂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PS设备与锂电池组通信不兼容、硬件接口不一致、策略不匹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UPS锂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包括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和UPS模块,锂电池组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电路连接,所述UPS模块包括UPS-MCU控制器、充电器、滤波器、整流器,所述滤波器包括电感L1和电感L2,所述整流器包括MOS管K2、MOS管K3、MOS管K4、MOS管K5、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容C1和电容C2,市电的输入端分别与晶闸管V2的阳极、晶闸管V3的阴极电路连接,晶闸管V2的阴极与电感L1的第一端电路连接,晶闸管V3的阳极与电感L2的第一端电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二极管D4的正极、MOS管K2的漏极汇集于节点A,电感L2的第二端、二极管D5的负极、MOS管K3的源极汇集于节点B;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1的第一端、MOS管K4的漏极汇集于节点C,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2的第二端、MOS管K5的源极汇集于节点D,MOS管K5的漏极、MOS管K4的源极、电感L3的第一端汇集于节点F,电感L3的第二端与负载输出端电路连接;MOS管K3的漏极、MOS管K2的源极、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接入零线;市电的输入端还分别与充电器的输入端、维修开关K7的第一端、旁路开关K6的第一端电路连接,旁路开关的第二端与静电开关K8串联后接入负载输出端,维修开关的第二端与负载输出端电路连接;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端P+、负极输出端P-分别与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电路连接;晶闸管V2的阴极与电感L1的第一端的连接中点与晶闸管V1的阴极电路连接,晶闸管V2的阳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端P+电路连接;晶闸管V3的阳极与电感L2的第一端的连接中点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端P-电路连接;MOS管K2、K3、K4、K5及晶闸管V1、V2、V3通过UPS-MCU控制器控制,所述UPS-MCU控制器可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之间进行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57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