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全桥电源拓扑结构的电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4389.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9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洲;马名名;谈旭杰;李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沃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6 | 分类号: | H02M7/06;H02M3/06;H02M3/156;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源 拓扑 结构 电源模块 | ||
1.一种基于全桥电源拓扑结构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AC-DC电路、开关稳压电路、低压控制电路以及高压包电路;
所述AC-DC电路输出端连接开关稳压电路和高压包电路,所述开关稳压电路输出端连接低压控制电路,所述低压控制电路还连接有高压包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桥电源拓扑结构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电路的电路结构如下:
AC电源的ACL端连接保险丝FU1,FU1的另一端连接压敏电阻VT1、电容C7以及变压器FLM1的第3引脚,AC电源的ACN端与VT1的另一端接压敏电阻RT1,RT1的另一端、FLM1的第1引脚以及电容C7的另一端接电容C6、电阻R10、R11;FLM1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8、C9以及解调器BRG1的第2引脚,电容C9另一端接电容C10以及BRG1的第4引脚,FLM1的第2引脚接电容C8另一端、C10另一端以及BRG1的第3引脚,BRG1的第1引脚接DC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桥电源拓扑结构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稳压电路的电路结构如下:
电源管理芯片IC1的第1引脚接地;IC1的第2引脚接二极管D6以及变压器T1的第8引脚,D6的另一端接电容C5以及电阻R6,电容C5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T1的第10引脚接DC输入端;IC1的第3引脚接二极管D4、电容C1以及电阻R1,R1的另一端接DC输入端,D4的另一端接T1的第6引脚;IC1的第4引脚接电容C2;T1的第1引脚接电阻R14以及二极管D11,电阻R14另一端接电容C11,C11另一端接15V电压输出、电阻R23、电容C15、C17以及电阻R27,R27另一端接电容C18以及稳压芯片IC5的第1引脚,IC5的第3引脚接电容C20以及5V电压输出,二极管D11的另一端接电阻R21以及R23,R21另一端接二极管D12以及光耦IC4的第2引脚,R23的另一端接IC4的第1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桥电源拓扑结构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如下:
控制芯片IC6的第1引脚接电阻R20、R16以及二极管D9,D9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VR1,VR1连接有二极管D8,D8的另一端接电阻R8、IC3的第3引脚、电容C4、C3、二极管D1,IC3的第2引脚接电阻R5,R8的另一端接IC3的第1引脚以及电阻R7;IC6的第2引脚接电阻R22、R26以及电容C14,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阻R13,电阻R26以及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6以及IC6的第3引脚,C16的另一端接电阻R24、R25以及IC6的第15引脚,电阻R25的另一端以及IC6的第13、14引脚接电阻R15,R15的另一端接电阻R28、触发器IC2C,触发器IC2C另一端连接电阻R12以及触发器IC2B,IC2B另一端连接电阻R9、触发器IC2A、电阻R3以及二极管D7,触发器IC2A另一端接电阻R2、R4以及二极管D5;IC6的第16引脚接可变电阻VR2的第3引脚,VR2的第1引脚接VR1信号端以及电容C13,VR1信号端通过二极管D10连接至VR3信号端;IC6的第4引脚接电阻R28,R28另一端接可变电阻VR3;IC6的第5引脚接电容C21;IC6的第6引脚接电阻R29,R29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VR4,IC6的第11引脚接电阻R31,R31另一端接15V电压输入;IC6的第8引脚接电阻R30,R30的另一端接15V电压输入;IC6的第12引脚接15V电压输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桥电源拓扑结构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包电路的电路结构如下:
变压器T4的第1引脚连接变压器T2的第1引脚,T4的第3引脚连接变压器T5的第10引脚,T4的第6引脚接二极管D21、D22,D2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9、D33、电容C31以及电阻R50、R55,二极管D33的另一端接VR1信号端;T4的第4引脚接二极管D28、D29;T5的第2引脚接二极管D18以及三极管N4的第3引脚,N4的第2引脚接电阻R35,R35的另一端接OUT1端,T5的第3引脚接MID1信号端;T5的第4引脚接二极管D17以及三极管N3的第3引脚,N3的第2引脚接电阻R34,R34的另一端接OUT2端;T5的第9引脚接电阻R43以及电容C28,R43另一端接二极管D24,D24的另一端以及C28的另一端接电阻R47,R4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N7的第1引脚,N7的第2引脚接DC电压输入端以及二极管D35;T5的第7引脚接N7的第3引脚、三极管N6以及二极管D34;T5的第8引脚接电容C27以及电阻R42,R4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3,D23的另一端以及C27的另一端接电阻R46,R4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N6;T2的第1引脚还接有电阻R37,R37另一端接电容C24,C24的另一端接电阻R38以及变压器T3的第1引脚,R38另一端接电容C25,C25的另一端以及T3的第3引脚接电感L1,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6,C26的另一端接变压器T6;T2的第3引脚接变压器T3的第1引脚;T2的第6引脚接解调器BRG3的第2引脚,T2的第4引脚接BRG3的第3引脚,BRG3的第4引脚接电容C34、C33以及BRG2的第1引脚,C34的另一端接电容C35,C35以及BRG3的第1引脚接HV+端,C33的另一端接电容C32,C32的另一端接HV-端;T3的第6引脚接解调器BRG2的第2引脚,BRG2的第3引脚接T3的第4引脚,BRG2的第4引脚接HV-端;T6的第2引脚接二极管D16以及三极管N2的第3引脚,N2的第2引脚接电阻R33,R33的另一端接OUT2端;T6的第3引脚接MID2信号端;T6的第4引脚接二极管D15以及三极管N1的第3引脚,N1的第2引脚接电阻R32,R32的另一端接OUT1端,N1的第1引脚接电容C23以及二极管D14,D15另一端接D14,D14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3;T6的第9引脚接电阻R45以及电容C30,R45另一端接二极管D27,D27以及C30的另一端接电阻R49,R49另一端接三极管N9,N9还连接有DC输入端、二极管D37以及T6的第7引脚;T6的第8引脚接电阻R44以及电容C29,R44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6,D26以及C29的另一端接电阻R48,R4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N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沃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沃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43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插框塑料面壳
- 下一篇:一种空心隔墙暗敷底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