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生产的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3999.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8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江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华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58;F16C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生产 轴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于生产的轴承,包括左半弧,所述左半弧的右侧啮合有右半弧,所述右半弧的顶部和底部与左半弧的啮合端均开设有定位贯穿孔,所述定位贯穿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左半弧的顶部和底部与右半弧的啮合端均开设有与固定螺杆配合使用的固定贯穿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半弧、固定贯穿孔、右半弧、定位贯穿孔、固定螺杆、固定螺母、第一内六角孔、第二内六角孔,可使装置达到易于生产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轴承不具备易于生产的功能,生产难点在于轴承外圈内侧的凹槽加工以及倒角的处理,设备难以进入加工,加工难度系数大,加工精度较低,轴承滚珠在安装后磨损较为严重,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生产的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轴承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现有市场上的轴承不具备易于生产的功能,生产难点在于轴承外圈内侧的凹槽加工以及倒角的处理,设备难以进入加工,加工难度系数大,加工精度较低,轴承滚珠在安装后磨损较为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易于生产的轴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生产的轴承,具备易于生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轴承不具备易于生产的功能,加工难度较大,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生产的轴承,包括左半弧,所述左半弧的右侧啮合有右半弧,所述右半弧的顶部和底部与左半弧的啮合端均开设有定位贯穿孔,所述定位贯穿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左半弧的顶部和底部与右半弧的啮合端均开设有与固定螺杆配合使用的固定贯穿孔,所述固定贯穿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杆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第二内六角孔,所述固定螺母远离固定螺杆的一侧端面开设有第一内六角孔。
优选的,所述左半弧和右半弧的内腔填充有内轴承圈,所述内轴承圈与左半弧和右半弧之间设有滚珠,所述内轴承圈的外表面以及左半弧和右半弧的内表面均开设有与滚珠配合使用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杆的长度长于定位贯穿孔的开设长度,所述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杆的接触面为紧密接触关系。
优选的,所述右半弧与左半弧啮合的凸起延伸端长度为5mm,所述左半弧表面开设有与延伸凸起端配合的使用安装槽,且两者之间紧密贴合,且两者之间公差配合关系为过渡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六角孔的对边距离尺寸为2mm,所述第二内六角孔的对边距离尺寸为1.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半弧、固定贯穿孔、右半弧、定位贯穿孔、固定螺杆、固定螺母、第一内六角孔、第二内六角孔,可使装置达到易于生产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轴承不具备易于生产的功能,生产难点在于轴承外圈内侧的凹槽加工以及倒角的处理,设备难以进入加工,加工难度系数大,加工精度较低,轴承滚珠在安装后磨损较为严重,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问题。
2、通过凹槽的开设,能够使滚珠在轴承的内腔中滚动限位效果更好,提升了轴承转动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通过确定固定螺杆以及固定螺母之间的位置以及配合关系,能够使左半弧和右半弧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避免了装置在使用时出现松脱晃动影响使用的现象;
通过确定左半弧和右半弧之间的配合关系,能够使两者啮合更加精密,避免了轴承的外圈出现失圆造成轴承异常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现象;
通过确定六角孔的尺寸,能够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安装,便于使用者的加工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华,未经黄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3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五金工件加工用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二氯乙烷新型冷却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