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3446.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4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贾亚非;王永;李光辉;张泰铭;王荣海;贾远超;孙丰磊;亓向媛;黄桂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20;B01J19/00;C08G61/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19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醚酮酮 生产 搅拌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醚酮酮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所述的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包括圆筒型罐体、罐体上盖、进料口、出料口、螺带搅拌桨和无轴搅拌浆;所述螺带搅拌浆的上端连接固定于圆筒型罐体的顶部电机,所述无轴搅拌桨的下端连接固定于圆筒型罐体的底部电机;所述聚醚酮酮生产工艺使用上述双搅拌反应釜。本实用新型的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解决了当前聚醚酮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料粘度大易抱结在搅拌桨上导致搅空,以及传统搅拌形式无法有效地使三氯化铝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醚酮酮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
背景技术
聚醚酮酮(PEKK)树脂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属于聚芳醚酮的一种,其分子结构中苯环醚键酮基相互整齐排列的化学结构,赋予了分子高度稳定的化学键特性,使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抗辐射性能、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阻燃性能,可以通过挤出、注塑、模压等加工方法进行加工成型,其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汽车以及石油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需求。
聚醚酮酮的结构式如下:
目前,文献报道的聚醚酮酮的合成方法比较多,但真正商品化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Raychem开发的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同步催化法(WO8403891)。此方法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低温下加入二苯醚、酰氯和路易斯酸,在路易斯碱/路易斯酸的共同催化作用下在室温下制备出聚醚酮酮,路易斯酸常选用三氯化铝。
采用常规开式反应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程度的增加,反应溶液的粘度会逐渐上升,当粘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溶液会变成类凝胶状,易抱结在搅拌桨上使物料随着搅拌桨同步转动,导致搅空现象,失去搅拌的意义,使的反应不均匀,聚合结束后,聚合物特性粘度偏低。
(2)使用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同步催化法进行聚醚酮酮的生产过程中,三氯化铝为固体,若搅拌效果差三氯化铝就会在溶液中沉积到反应釜底部,导致三氯化铝在溶液中分散不均匀。从而使得釜内局部的物料比例失衡,易产生副反应,生成环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环状物,会使所制备的聚合物较脆,冲击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低,从而影响聚醚酮酮的加工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解决了当前聚醚酮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料粘度大易抱结在搅拌桨上导致搅空,以及传统搅拌形式无法有效地使三氯化铝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包括圆筒型罐体、罐体上盖、进料口、出料口、螺带搅拌桨和无轴搅拌浆;所述螺带搅拌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圆筒型罐体的顶部电机,所述无轴搅拌桨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圆筒型罐体的底部电机。
所述螺带搅拌桨带宽5~30cm,顺时针螺旋上升,相应的顶部电机顺时针转动,搅拌时带动物料向上移动。
所述无轴搅拌桨距离圆筒型罐体内壁5~15cm,相应的底部电机逆时针转动,避免物料粘结在反应釜内壁,提高搅拌效率。
螺带搅拌桨和无轴搅拌桨相向旋转,从而避免聚醚酮酮抱结在搅拌部件上所产生的搅空现象,更高效地对聚醚酮酮物料进行搅拌。
所述出料口设置于圆筒型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柱塞阀。
所述进料口设置于圆筒型罐体的罐体上盖上方。
所述的使用聚醚酮酮生产用双搅拌反应釜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3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安全套制造生产线的消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