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油管牵引器、通刮洗井装置及传输射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2788.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3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卢秀德;李源源;邹先雄;李剑秋;孙兆岩;裴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10 | 分类号: | E21B23/10;E21B37/04;E21B43/116;E21B43/119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熊礼;周萍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油管 牵引器 通刮洗井 装置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油管牵引器、通刮洗井装置及传输射孔装置。所述牵引器包括第一扶正器、中心管、皮腕、循环孔以及第二扶正器;中心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扶正器和第二扶正器分别与中心管的两端连接,第一扶正器和第二扶正器的内部设置有与中心管相通的流体通道;皮腕位于所述第一扶正器与第二扶正器之间的中心管管壁外侧;循环孔开设于所述皮腕与第二扶正器之间的中心管管壁。所述通刮洗井装置及传输射孔装置均包括树搜索连续油管牵引器。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通刮洗井装置能够节约钻机占用时间和钻具运输成本,能够节约钻井成本;传输射孔装置能够确保射孔管串下到目标深度,能够很好的完成传输射孔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天然气井下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连续油管牵引器、通刮洗井装置及传输射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页岩气开发主要是钻水平井以增加单井产量。在钻水平井时,为提高钻遇率,普遍采用了地质导向技术。即在一个区块要钻多个平台井,一个平台井往往多达8口井。为了平台井控制面积,有些井的水平段不得不沿地层的上倾方向钻井。目前通行的方法是采用连续油管对第一施工段进行传输射孔,再进行加砂压裂,从第二段开始,为提高施工时效,往往采用泵送桥塞及射孔管串完成桥塞坐封和射孔。另外,由于钻机繁忙,为了减少钻机占用时间,有时将新井的前期通刮洗工作也交由连续油管作业机来完成。对于水平段基本水平且长度在1500m左右的或下倾的井,连续油管在下入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锁定现象,但在长水平段及水平段上翘的井中,连续油管在下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锁定,无法下到目标井深。
虽然采用金属减阻剂降低了连续油管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大幅改善提高了连续油管在上翘井的下入能力,但对上翘幅度较大的井仍不能下到目标井深。使用水力振荡器也可大幅增大连续油管在长水平段井或水平段上翘井的下入深度,但增加的深度也有限,在一些上翘幅度大且水平段长的井仍不能下到目标井深。并且在下射孔管串时,可能不允许连续油管剧烈振动,因而限制了水力振荡器的使用,制约了这类井完井的水平段长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连续油管在水平段上翘的油气井中连续油管能下到人工井底或目标井深的连续油管牵引器,尤其适用于长水平段及水平井段上翘油气井连续油管的牵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油管牵引器,所述牵引器可以包括第一扶正器、中心管、皮腕、循环孔以及第二扶正器,其中,所述中心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扶正器和第二扶正器分别与中心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扶正器和第二扶正器的内部设置有与中心管相通的流体通道;所述皮腕位于所述第一扶正器与第二扶正器之间的中心管管壁外侧;所述循环孔开设于所述皮腕与第二扶正器之间的中心管管壁,所述循环孔与中心管的中空结构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牵引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扶正器和第二扶正器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牵引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扶正器和第二扶正器的外侧沿周向可以均分分布有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牵引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皮腕可以为圆台体结构,所述皮腕能够沿中心管管径方向伸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牵引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孔的个数为1~3个。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刮洗井装置,所述通刮洗井装置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连续油管牵引器、刮管器、连续油管接头以及连续油管,其中,所述刮管器与牵引器的第一扶正器连接;所述连续油管接头的一端与第二扶正器远离中心管的一端连接,连续油管接头的另一端与连续油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2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堆叠拼接的高温防腐料盘
- 下一篇:一种新型塑料吹塑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