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52515.6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9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伶;梁吉省;王强宏;黄新;束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3/662 | 分类号: | H01H33/662;H01H33/664;H01H3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张廷利 |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工位 固体 绝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包括四侧壁围绕底板的桶状绝缘壳体和真空灭弧室,绝缘壳体一侧中部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第一套管,绝缘壳体另一侧下部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中嵌入第一导电棒,第一导电棒一端带有隔离静触头并延伸到绝缘壳体内,第二套管中嵌入第二导电棒,真空灭弧室包覆在绝缘壳体内腔中,真空灭弧室动端延伸到绝缘壳体的内腔中,真空灭弧室静端通过第一导电螺栓连接在第二导电棒末端,绝缘壳体底部靠近真空灭弧室并远离隔离静触头处嵌有接地静触头,绝缘壳体外表面喷锌处理。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设计,绝缘性能好,结构简单,体积小,并且有利于开关柜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压绝缘筒大多采用环氧树脂,选用高韧性环氧树脂生产,机械性能优越。并选用低反应活性配方体系,材料固化速度慢,产品内应力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品的机械性能。绝缘筒内主要设置隔离刀闸和断路器,而由于固体绝缘全密封绝缘筒的小型化,使内部空间紧凑,导致电场集中,电场集中的部位一旦发生电弧放电,将导致绝缘破坏的产生;绝缘筒中动作部位容易造成电场集中,进而破坏绝缘筒;另外现有技术中绝缘筒的表面在未可靠接地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性能好,结构简单,体积小,并且有利于开关柜小型化的可触摸型固体绝缘筒。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包括四侧壁围绕底板的桶状绝缘壳体和真空灭弧室,所述绝缘壳体一侧中部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第一套管,绝缘壳体另一侧下部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中嵌入第一导电棒,所述第一导电棒一端带有隔离静触头并延伸到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二套管中嵌入第二导电棒,所述真空灭弧室包覆在绝缘壳体内腔中,真空灭弧室前侧壁向前突出形成安装凸台,真空灭弧室后侧壁与绝缘壳体后侧壁融为一体,真空灭弧室动端延伸到绝缘壳体的内腔中,真空灭弧室静端通过第一导电螺栓连接在第二导电棒末端,所述绝缘壳体底部靠近真空灭弧室并远离隔离静触头处嵌有接地静触头,所述绝缘壳体外表面喷锌处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其中,所述第一套管为Z形,第一套管内设有围绕第一导电棒的第一屏蔽网,所述第一屏蔽网上连接有第一螺纹嵌件,所述第一螺纹嵌件用于压接外引接地电缆线,所述第二套管为L形,第二套管内设有围绕第二导电棒的第二屏蔽网,所述第二屏蔽网上连接有第二螺纹嵌件,所述第二螺纹嵌件用于压接连接带电显示器的电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其中,所述真空灭弧室下部设有高压屏蔽罩,所述高压屏蔽罩罩在真空灭弧室静端上并用第二导电螺栓固定在第二导电棒上,所述真空灭弧室上部的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一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绝缘壳体中部使真空灭弧室动端与外界隔离。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其中,所述隔离静触头相应位置对应的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二屏蔽罩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绝缘壳体中部使隔离静触头与外界隔离。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其中,所述绝缘壳体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凸缘内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分布有预设的铜螺母嵌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电棒、第二导电棒、真空灭弧室和接地静触头合理嵌入绝缘壳体中,整体模块化设计,结构简洁,可明显降低绝缘筒体积,有利于开关柜的小型化;增大了接地静触头与隔离静触头的距离,实现了隔离刀闸的分、合、接地三工位操作;绝缘壳体表面喷锌处理,使得安装在绝缘壳体内部的元器件全部封闭在接地的金属外壳内;并在电场集中部位设置屏蔽网,有效扼制了局部放电。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工位固体绝缘筒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2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噪型螺旋振动干燥机
- 下一篇:一种易于散热和拼装的电池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