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51933.3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5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沈炳杰;蔡毅;李小辉;程骞;张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27;H01M10/6555;H01M10/6568;H01M10/6557;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梦媚 |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模组 箱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侧板中的两两之间均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构成电池腔的两个侧壁中至少一个侧壁为冷却板。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箱体在下箱体的中间设置支撑板,加强了模组结构强度,起到对电池散热的同时,还能隔开相邻电池之间的热失控,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系统包含若干个电池模组,而电池模组由若干个单个电芯进行串并联组成。锂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会产热,尤其是在大倍率充、放电条件,其产热量大,且电池的温度升高很快。一般来说,锂电池最适合在15-30℃条件下工作。在夏天环境温度较高情况下,电池持续充放电时,若无主动散热措施,电池温度很容易达到40℃以上,甚至超过50℃。在高温环境,一方面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受到很大影响,衰减很快;另一方面,电池温度过高,也容易引起其他副反应,对电池安全不利。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锂电池系统配有冷却系统。常用的冷却系统分为液冷和风冷。液冷的效率较高,比较适合在电动车等空间紧凑的场合使用。对于方形电池,通常需要把液冷板布置在电池或模组底部来散热;对于软包电池,主要方式是使电池的大面与铝板接触,通过铝板把热导到外部,与外部液冷系统连接。这两种方式,都有些不足,比如结构较复杂;液冷管道都布置在模组外部或边缘,而不是布置在模组温度最高的地方;另外,液冷系统在外部极端情况,易受损;再次,液冷系统不能隔离模组内热失控,不能加强模组结构强度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液冷箱体,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侧板中的两两之间均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构成电池腔的两个侧壁中至少一个侧壁为冷却板。
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转接头与外部液冷管连通。
更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板的端部开设有贯通的流道,所述流道沿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转接头密封固定在冷却板的端部并与所述流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接头的外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外部液冷管连通的管口、内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流道连接的水口。
优选的,所述水口的数量与所述流道的数量相一致。
即外部液冷管中的冷却液通过一端的转接头进入冷却板中的流道中,然后从冷却板另一端的转接头流出,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并带走热量。
进一步方案,所述侧板、支撑板是与底板一体成型的,或者所述侧板、支撑板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方案,所述液冷箱体还包含上盖,上盖与所述下箱体的上边缘配合,并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结构胶粘接进行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箱体在下箱体的中间设置支撑板,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分隔式的电池腔,而其中构成电池腔的两个侧壁中至少一个侧壁为冷却板,即每个电池腔要保证有一侧为冷却板,能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带走;由于冷却板内部开设有两端贯通的流道,其与电池相接触的表面积大,并保证冷却液的循环,从而导热、散热的效果优越。并且还能隔开相邻电池之间的热失控,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所以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板设计在电池模组的中间,从而在电池温度最高的区域进行导热,散热效率高;另外,冷却板在电池模组内部,散热同时加强了模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1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冲击实验平台
- 下一篇:一种反射式无导光板超薄平板筒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