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料对贴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9683.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0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莫舒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六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贴治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对贴治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定位板、脱料板和上盖板,定位板通过弹簧与底座连接,脱料板底部通过连接柱与底座固连,在弹簧处于未压缩或者预压缩状态下,定位板与脱料板贴合,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柱,上盖板中设置有与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两种物料在定位柱上并未接触,上盖板将上层物料整体下压平贴在下层物料上,并保证所有的定位柱同时进入上层物料的定位套孔内进行导正,如此便可将两种物料对贴精度控制在±0.05MM以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对贴治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层材料贴合,一般都由手工来完成的。手工对贴不仅速度慢,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而且由于人为因素使得对贴质量不能保证,对清洁度要求较高的片材更是会造成额外的污染。现有的也有使用简易手工治具进行贴合,但是手工放两种物料到对贴治具上时无法同时将所有孔穿过定位柱,导致定位孔存在变形、物料对贴倾斜位置变动对贴不准确,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物料对贴精度的对贴治具。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料对贴治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定位板、脱料板和上盖板,所述定位板通过弹簧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脱料板底部通过连接柱与所述底座固连,在弹簧处于未压缩或者预压缩状态下,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脱料板贴合,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上盖板中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先将第一种物料紧贴在脱料板上,并使定位柱穿过第一种物料的定位套孔,再将第二种物料自然放置在定位柱上,但先不要将定位柱套进第二种材料的定位套孔内,最后把上盖板下压在脱料板上,使第二种物料的定位套孔套在定位柱上,抬起上盖板完成了两种物料贴。卸料时,用手下压定位板两侧,定位板带动定位柱下移,贴合好的材料脱离定位柱,再松开定位板,在定位板下方弹簧力的作用下,定位柱瞬间将贴合物料顶起,此时便可取下贴合物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种物料在定位柱上并未接触,上盖板将上层物料整体下压平贴在下层物料上,并保证所有的定位柱同时进入上层物料的定位套孔内进行导正,如此便可将两种物料对贴精度控制在±0.05MM以内;
2.利用两种物料本身的定位套孔进行对贴,如此便无需再另外在物料上冲制对贴专用的定位孔,无需加宽原材,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3.利用活动的定位板和底部的弹簧,实现了对贴物料自动脱离定位柱的目的,防止了因手动卸料施力不均造成定位套孔边缘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物料对贴治具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物料对贴治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2所示的一种物料对贴治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0、定位板20、脱料板30和上盖板40,上盖板40可旋转地安装在脱料板30的顶部。定位板20通过弹簧50与底座10连接,脱料板30底部通过连接柱80与底座10固连,在弹簧50处于未压缩或者预压缩状态下,定位板20与脱料板30贴合,定位板20上设置有定位柱60,上盖板40中设置有与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41。
上述治具的对贴流程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六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六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9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