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发生器用防护外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7035.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0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兰;甘华烽;谢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普雷斯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发生 器用 防护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发生器用防护外壳体,包括前防护外壳和后防护外壳,所述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的内部均开有过水容腔,所述过水容腔的外侧端部中间位置分别留设有导热液体进液端和导热液体出液端,所述过水容腔之间还通过导液软管相通,所述前防护外壳的内部还穿插设置有辅助测温温度计。采用盖接、螺旋旋接的方式在等离子电子设备的外部加设高效铝制导热外壳,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散热效率,铝制导热外壳内部留设有导热液体流经腔,与泵体相配合,可将外部的导热液如水或导热油等通过铝制导热外壳,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导热、散热效率,提高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满足了等离子发生设备的工作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等离子发生器用防护外壳体。
背景技术
等离子发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低电压通过升压电路升至正高压及负高压,利用正高压及负高压电离空气(主要是氧气)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及负离子,负离子的数量大于正离子的数量(负离子的数量大约为正离子数量的1.5倍)。等离子发生器同时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在空气中进行正负电荷中和的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从而导致其周围细菌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换,从而致使细菌死亡,实现其杀菌的作用。由于负离子的数量大于正离子的数量,因此多余的负离子仍然飘浮在空气中,可以达到消烟、除尘、消除异味、改善空气的品质,以促进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
常用的等离子发生器设备在长期工作运行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对内部的电子设备造成高温损伤,常用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低,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器用防护外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离子发生器用防护外壳体,包括前防护外壳和后防护外壳,所述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呈前后纵向放置并互相盖接组成,所述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的内侧壁均通过粘接方式贴设有导热硅胶垫层,所述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的表面边缘均装设有贯穿的紧固杆插入通道,所述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的内部均开有过水容腔,所述过水容腔的外侧端部中间位置分别留设有导热液体进液端和导热液体出液端,所述过水容腔之间还通过导液软管相通,所述前防护外壳的内部还穿插设置有辅助测温温度计,所述导热液体进液端的外部装设有步进电机连接的导流泵,所述前防护外壳内侧内腔内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导流泵采用独立式电源进行供电,且外壁装设有控制供电线路通断的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均由铝制板材经冲压-剪切流程制成,且前防护外壳与后防护外壳的内侧接触端通过螺旋结构实现互相旋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紧固杆插入通道的整体密封式独立于过水容腔的内部边缘;
所述紧固杆插入通道的内部插设有紧固螺钉杆。
优选的,所述导液软管的内部均装设有单向逆止阀;
所述导液软管的整体为伸缩式PVC管,且进液和出液端均通过可拆卸的螺纹套接方式与防护外壳和后防护外壳内部的过水容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辅助测温温度计的感应端穿过导热硅胶垫层,并与前防护外壳和后防护外壳内部留设的等离子设备放置腔相接触;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前防护外壳1内部的过水容腔内;
所述辅助测温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显示端均位于前防护外壳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益效果是:该等离子发生器用防护外壳体采用盖接、螺旋旋接的方式在等离子电子设备的外部加设高效铝制导热外壳,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散热效率,铝制导热外壳内部留设有导热液体流经腔,与泵体相配合,可将外部的导热液如水或导热油等通过铝制导热外壳,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导热、散热效率,提高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满足了等离子发生设备的工作需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普雷斯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普雷斯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7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