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4916.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7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惠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23/08;B02C23/1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吴秋霞 |
地址: | 300403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箱体、进料口、出料口、破碎辊和电机,所述破碎辊包括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所述第二破碎辊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破碎辊的两端,所述第一破碎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破碎辊的外周面共同构成破碎辊的破碎面,所述第一破碎辊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破碎辊的硬度。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当第一破碎辊出现明显的磨损,可以将第二破碎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剩余的第一破碎辊所需的维修量就大大减少维修完后将第二破碎辊重新安装即可继续使用,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破碎辊表面磨损后的维护时间和维护强度,而且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泥土、砖石、钢筋等废弃物的统称。建筑垃圾的处理,往往是通过汽车进行运输,运往较近的建筑垃圾处理厂进行统一回收处理,而建筑垃圾在没有处理前,往往由于体积较大,导致占用的空间较大,从而提高建筑垃圾的运输成本,所以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将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粉碎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但是作为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主要部件破碎辊在经过一定的使用时间后,破碎辊的表面必定会出现磨损。因为破碎辊工作时,建筑垃圾物料粒度较大,且在进料时易砸落到破碎辊中间部分,而破碎辊的两端基本不承担破碎工作,所以破碎辊的表面磨损会发生边缘效应,呈现中间较为严重而两端较轻的特点,破碎辊的破碎面也就呈现出中间相对平整、两端残留凸台的情况,这样因为两端凸台使得对辊间距无法调小,所以中间磨损严重部分无法再实现之前的破碎效果,使得破碎工作无法进行。
对于这种情况,现多采用参照磨损最严重的点即最低点,将两端磨损较轻的部分即两端凸台部分进行车削、电磨或者气割等处理,使破碎辊破碎面趋于平整之后,调小对辊间距继续进行破碎工作。但因为破碎辊本身的硬度普遍较高,所以对磨损较差的两端凸台部分无论采取车削、电磨还是气割等处理方式,均相当费时费力,严重耽误破碎工作进行,同时被处理掉的部分不仅没有起到任何破碎作用,而且对于高昂的破碎辊材质来说还造成了极大的材料浪费,上述问题成为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生产商和使用商面临的技术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破碎辊的浪费以及不易维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箱体、进料口、出料口、破碎辊和电机,所述破碎辊包括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所述第二破碎辊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破碎辊的两端,所述第一破碎辊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破碎辊的外周面共同构成破碎辊的破碎面,所述第一破碎辊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破碎辊的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破碎辊包括两固定安装在辊轴上的轮毂,所述轮毂上固定设有衬筒,所述衬筒外套装有破碎辊筒,所述破碎辊筒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破碎辊的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衬筒和/或所述轮毂的端面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二破碎辊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安装孔对应的螺栓固定孔,所述第二破碎辊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所述衬筒和/或所述轮毂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喷淋器以及给所述喷淋器供水的储水箱和供水管路。
进一步的,还包括磁选板和磁选漏斗,所述磁选板由两块平板构成并呈倒V 型,设置在破碎辊的正下方,并固定在箱体内壁上;所述磁选漏斗设置在磁选板的正下方,用于盛接磁选板上掉落的垃圾,所述磁选漏斗的出口与所述出料口相接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惠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惠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4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