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圈加工用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3944.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8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永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圈加 工用 校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圈加工用校正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横梁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液压气缸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上校正模具,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校正模具,底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通过转动转盘,转盘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可以将固定在转动块外侧的齿圈进行转动,进而达到调节校正方向的目的,能够避免重复拆卸和夹持的操作,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校正时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校正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齿圈加工用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齿圈是经过加热之后镶在飞轮外缘上的,冷却之后紧固于飞轮外缘上,用来与起动机齿轮啮合,带动曲轴旋转,启动发动机。齿圈加工过程概括起来一般包括齿坯加工,齿形加工,热处理和热处理后精加工四个步骤;而这四个步骤是冷加工和热加工交叉进行的复杂的技术过程,同时,由于齿圈都为钢铁等材料制备,需要在反复的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转化和吊装,且极易产生不规则的应力与形变,进而会因形变致使生产形状产生误差,大大降低工件的加工合格率。故必须利用各种器具对齿圈进行校正。
现有的校正方法铜材采用测量尺、顶杆等手段进行校正,校正过程中只能对同一个角度进行校正,不能对齿圈进行旋转,调节校正方向,需要重新拆卸和夹持的操作,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校正的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齿圈加工用校正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圈加工用校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圈加工用校正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上校正模具,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校正模具,所述底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四周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靠近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转动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腔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腔螺纹连接有顶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动杆表面的右侧套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外侧开设有防脱槽,所述螺纹套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环,所述防脱槽与防脱环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校正模具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上校正模具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的直径相同,所述上校正模具与下校正模具配合使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液压气缸的电性输入端与开关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转盘,转盘通过转动杆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可以将固定在转动块外侧的齿圈进行转动,进而达到调节校正方向的目的,能够避免重复拆卸和夹持的操作,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校正时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校正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块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永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永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3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