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42914.4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4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鸽;郜双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背板的底部及侧壁所围绕的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一灯条,在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光源和与光源相对应的多个防漏光结构;防漏光结构包括第一挡光件、第二挡光件以及光学百叶窗膜,第一挡光件和第二挡光件相对设置在至少一个光源的两侧,光学百叶窗膜垂直设置于第一挡光件和第二挡光件上且与光源的出光面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在灯条上设置多个防漏光结构,使得防漏光结构和光源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应,将光源出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百叶窗膜进行角度限制,从而实现防止液晶显示装置漏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生活中。众所周知,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能发光,而是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来进行发光以达到显示目的。背光模组中根据光源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直下式光源和侧入式光源。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210’。背光模组从下至上依次包含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以及光学膜片组140’。一光源161’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侧面,光源161’发出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130’的时候,部分光线会从光源161’的顶面漏出,从而在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时出现漏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背板的底部及侧壁所围绕的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背光模组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一灯条,在所述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正对着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在多个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防漏光结构,所述防漏光结构与至少一个光源相对设置;所述防漏光结构包括第一挡光件、第二挡光件以及光学百叶窗膜,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相对平行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光源的两侧,所述光学百叶窗膜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上,且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光件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挡光件上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光学百叶窗膜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和所述第二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的面积大于单个光源的侧面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百叶窗膜的防窥角度为6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光件的厚度的1/2,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挡光件的厚度的1/2。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百叶窗膜贴附在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靠近导光板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设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无机发光二极管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的侧壁设置在背板的侧壁外侧,胶框的上部抵靠于所述背板朝向光源的顶部延伸部上,并与导光板的上部以及光学膜片组的部分上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和铁框,所述铁框位于中框和胶框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特征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29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半导体温差发电效率测试的实验装置
- 下一篇:用于轴承生产的落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