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1505.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6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陈月婷 |
地址: | 43007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部 术后 伤口 护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上方为弧状结构,所述的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所述的颈枕包括枕套和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为圆柱结构,所述的本体上设有开口槽,所述的开口槽为水滴状结构,且开口方向与颈枕方向相反,所述的开口槽的两侧均设有C型的气囊,所述的气囊用于固定患者头部两侧,且高度不高于患者耳部,所述的气囊相背的一侧设有带密封塞的充气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体上开设水滴状的开口槽,这样不会导致头颈部的手术切开受压,亦不会导致伤口渗血、疼痛等问题;患者在长时间卧床,头部会不自觉的发生转动,利用气囊进行固定患者头部,下颚位于豁口内,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
背景技术
对于头颈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且其头部一般都保持不动,避免发生移动,而病人长期的卧床,头部后脑勺位置的皮肤因为长期受压于骨隆突与枕头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后脑勺皮肤就会出现大量坏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称为压疮。压疮容易引起感染和炎性渗出,并可向深部发展达到骨骼引起骨髓炎,且压疮不易愈合,给护理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不便。
传统的枕头无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患者的使用,给本领域的医务护理人员带来很多护理工作的不便,无法更好地护理患者对于头颈部手术后的患者,选择普通枕头会导致头颈部的手术切开受压,受压会导致伤口渗血、疼痛等问题;而且伤口的引流管也容易受压,导致引流受阻,伤口愈合不佳,甚至感染。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上方为弧状结构,所述的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所述的颈枕包括枕套和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为圆柱结构;
所述的本体上设有开口槽,所述的开口槽为水滴状结构,且开口方向与颈枕方向相反,所述的开口槽的两侧均设有C型的气囊,所述的气囊用于固定患者头部两侧,且高度不高于患者耳部,所述的气囊相背的一侧设有带密封塞的充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的本体底部设有支撑板,用于支撑整个枕头。
作为改进,所述的开口槽内铺设不透水的医用薄膜,防止伤口渗血,污染枕头,造成细菌滋生,并且方便进行清洗伤口。
作为改进,两个气囊靠近颈枕的一端之间形成固定患者下颚的豁口,豁口可用于固定患者的下颚,防止患者头部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的本体与枕套一体化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中,在本体上开设水滴状的开口槽,这样不会导致头颈部的手术切开受压,亦不会导致伤口渗血、疼痛等问题;并且开口槽内铺设不透水的医用薄膜,这样不易滋生细菌,造成二次感染;患者在长时间卧床,头部会不自觉的发生转动,利用气囊进行固定患者头部,下颚位于豁口内,固定效果更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干净卫生,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压迫,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头颈部手术后伤口护理枕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本体,2、颈枕,201、枕套,202、支撑柱,3、开口槽,4、气囊,5、充气孔,6、支撑板,7、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未经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1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油路板式球阀
- 下一篇:一种立式液压压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