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焊接式汇流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440556.3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5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沈炳杰;蔡毅;李小辉;程骞;张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梦媚 |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汇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焊接式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包括汇流排本体,所述汇流排本体上设有用于与导电极耳相接触导通的电极连接部。所述汇流排本体的两端向同一侧折弯分别形成一侧边,所述侧边的端部继续经过折弯后形成所述的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的末端为悬臂结构,所述电极连接部将相邻导电极耳通过接触导通。本实用新型将汇流排设计成折弯形,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和特殊的结构,使其与导电极耳能保持始终的接触状态,而不需要把导电极耳再焊接在汇流排上,简化了安装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焊接式汇流排。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系统包含若干个电池模组,而电池模组由若干个单个电芯进行串并联组成。即电芯在组装为电池模组时,需要将电芯进行串并联,其中相邻电芯的电路连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超声焊接方式把导电极耳直接连接起来,第二种是采用汇流排做转接,即把导电极耳用激光焊接到汇流排上,形成导电通道。这两种连接方式都需要把导电极耳焊接起来,其需要的设备多、工艺较复杂,并且后期若要更换电芯时不方便拆卸,会造成浪费。另外,现有的汇流排零件刚性大,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会导致电芯间出现相对位移,而导致焊接点松脱,起不到导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无焊接式汇流排,实现无焊接式连接,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焊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焊接式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包括汇流排本体,所述汇流排本体上设有用于与导电极耳相接触导通的电极连接部。
进一步方案,所述汇流排本体的两端向同一侧折弯分别形成一侧边,所述侧边的端部继续经过折弯后形成所述的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的末端为悬臂结构,所述电极连接部将相邻导电极耳通过接触导通。
即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通过其电极连接部与导电极耳通过直接接触而实现电流的导通,无需将导电极耳与汇流排进行焊接操作,连接简单且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侧边位于汇流排本体的上方,所述电极连接部是由侧边向外侧下方折弯形成的,电极连接部与侧边之间形成用于插设导电极耳的极耳槽,极耳槽的槽口朝下。
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极连接部的端部向侧边方向凸起形成弧形卡扣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为:所述侧边位于汇流排本体的上方,所述电极连接部是由侧边向内侧下方折弯形成的,电极连接部与侧边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空腔。
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极连接部为波浪状,在其外端面形成凸棱。
进一步方案,所述汇流排的材质是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是导电材料制成的,其与导电极耳相接触时就能导通。并且本实用新型将汇流排设计成折弯形,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和特殊的结构,使其与导电极耳能保持始终的接触状态,而不需要把导电极耳再焊接在汇流排上,从而大幅简化了工艺,对后期的维护,包括梯次利用都有很大益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汇流排与电芯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汇流排与电芯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汇流排与电芯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0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可移动支架的低压无功补偿柜
- 下一篇:一种焙烧炉热循环风机叶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