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样瓶及废液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7751.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7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冷田忠;高志伟;王渤;徐鹏;赫秀萍;刘家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8 | 分类号: | B08B9/08;B65G47/8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样瓶 废液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进样瓶及废液回收系统,包括理瓶单元和转盘单元,所述理瓶单元包括理瓶机构和出瓶料槽,所述转盘单元包括呈90度间隔布置的四个工位,在转盘单元的转动方向上依次为进瓶工位、去盖工位、吸液工位和回收工位,所述出瓶料槽的出瓶端连接至进瓶工位,所述转盘单元通过间歇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理瓶单元的出瓶料槽输出进样瓶至进瓶工位,所述间歇驱动单元将进样瓶送至去盖工位去除瓶盖,再送至吸液工位吸除废液,最后送至回收工位将进样瓶回收。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系统的自动化操作,批量完成理瓶、去盖、废液抽取等工序,实现进样瓶及废液的自动化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样瓶及废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回收公司不愿直接回收未处理的样品瓶废弃物。各化学实验室对小剂量样品瓶,如2ML样品瓶废液的传统处理方法要么直接丢弃,或者人工处理后再丢弃或者回收利用,费时费力。
直接丢弃后,当样品瓶破裂后,瓶内的废液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人工处理的方法,是工作人员对样品瓶一个一个开盖后,将废液收集后,再将空瓶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当样品瓶数量多时,人工处理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废液还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进样瓶及废液回收系统,通过回收系统的自动化操作,批量完成理瓶、去盖、废液抽取等工序,实现进样瓶及废液的自动化回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进样瓶及废液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理瓶单元和转盘单元,所述理瓶单元包括理瓶机构和出瓶料槽,所述转盘单元包括呈90度间隔布置的四个工位,在转盘单元的转动方向上依次为进瓶工位、去盖工位、吸液工位和回收工位,所述出瓶料槽的出瓶端连接至进瓶工位,所述转盘单元通过间歇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理瓶单元的出瓶料槽输出进样瓶至进瓶工位,所述间歇驱动单元将进样瓶送至去盖工位去除瓶盖,再送至吸液工位吸除废液,最后送至回收工位将进样瓶回收。
进一步,所述转盘单元还包括底座、转盘和固定环,所述转盘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环内旋转,在所述转盘上设置呈90度分布的四个进样瓶口,所述进样瓶口在转盘边缘开口,在进瓶工位的固定环上设置进样瓶卡槽,所述进样瓶卡槽与位于同一位置的进样瓶口连通,在所述回收工位的固定环上设置弃瓶孔,所述弃瓶孔连接至瓶体回收箱,所述弃瓶孔与同一位置的进样瓶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瓶工位的底座上设置推瓶机构,所述推瓶机构位于进样瓶卡槽的外侧,所述推瓶机构将进样瓶推入转盘上位于同一位置的进样瓶口内,所述推瓶机构为气动推杆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去盖工位上设置去盖机构,所述去盖机构位于转盘上进样瓶口的上方,在所述去盖工位的固定环上设置第一夹瓶机构,所述第一夹瓶机构将进样瓶口内的进样瓶锁定后,通过去盖机构取下瓶盖,所述去盖机构将瓶盖送至瓶盖回收箱。
进一步,在四个进样瓶口的每两个进样瓶口之间设置瓶盖回收口,进样瓶口与瓶盖回收口之间的角度为45度,在所述去盖工位下方的底座上开有通孔,所述瓶盖回收口位于去盖工位时,与底座上的通孔对应,所述去盖机构取下瓶盖后,所述瓶盖回收口转至去盖工位,与底座上的通孔相通,去盖机构释放瓶盖,瓶盖经瓶盖回收口和底座上的通孔落入瓶盖回收箱。
进一步,在所述吸液工位上设置吸液机构,所述吸液机构位于转盘上进样瓶口的上方,在所述吸液工位的固定环上设置第二夹瓶机构,所述第二夹瓶机构将进样瓶口内的进样瓶锁定后,通过吸液机构抽去进样瓶中的废液。
进一步,在所述回收工位上设置拨瓶机构,所述拨瓶机构位于转盘上进样瓶口的内侧,所述拨瓶机构将进样瓶口内的进样瓶拨至弃瓶孔内,所述进样瓶从弃瓶孔内落入瓶体回收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青岛)有限公司;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7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桩承载力静载试验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广告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