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直接蒸发冷却和卧管换热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6613.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王颖;寇凡;常健佩;杜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1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直接 蒸发 冷却 卧管换热 单元 机组 | ||
1.结合直接蒸发冷却和卧管换热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条形百叶进风口(25),所述机组壳体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可收缩球形风口(9),所述机组壳体内按照进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卧管换热器、直接蒸发冷却装置、挡水板(6)、变频轴流风机(8);
所述卧管换热器包括卧管换热管组(19),所述卧管换热管组(19)上方设置有布水装置a(12),所述卧管换热管组(19)下方设置有蓄水箱(20),所述布水装置a(12)与所述蓄水箱(20)通过供水管a(14)连接,所述条形百叶进风口(25)设置在机组壳体侧壁对应所述卧管换热管组(19)的位置处;
所述机组壳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柜(10),所述控制柜(10)分别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可收缩球形风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卧管换热管组(19)包括由上到下并列设置的多个换热管层,每个所述换热管层包括四个“L”型换热管,四个所述“L”型换热管围成矩形的换热管层,所述“L”型换热管的“L”短边均位于矩形内侧,所述“L”型换热管的“L”长边均位于矩形外侧,所述“L”型换热管的“L”短边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卧管进风口(13),所述“L”型换热管的“L”长边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卧管出风口(15),所述条形百叶进风口(25)设置在机组壳体侧壁对应所述卧管进风口(13)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a(14)上还设置有闸阀a(16)和循环水泵a(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填料(11),所述填料(11)上方设置有布水装置b(5),所述布水装置b(5)通过供水管b(4)连接在所述蓄水箱(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b(4)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b(21)和闸阀b(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11)分为两层布置,上层为方体材料,下层为倒金字塔型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壳体内侧壁设置有风机支架(7),所述变频轴流风机(8)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7)上,所述条形百叶进风口(25)处还设置有粗效过滤器(3)。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0)上还设置有补水管(22)、排污管(24)以及水位表(1),蓄水箱(20)内部设置有浮球阀(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缩球形风口(9)包括环型壳状的转轮(9-8)、底盘(9-9)和顶部环型盘(9-1),所述转轮(9-8)上下表面靠近所述转轮(9-8)外沿设置有环型的凹槽(9-16),所述底盘(9-9)上表面和顶部环型盘(9-1)下表面靠近所述底盘(9-9)或顶部环型盘(9-1)外沿设置有环型轨道(9-15),所述转轮(9-8)上下面的凹槽(9-16)对应于所述顶部环型盘(9-1)和底盘(9-9)上的环型轨道(9-15)配合,所述底盘(9-9)外缘均匀固定有多个固定架(9-2),所述固定架(9-2)另一端固定在顶部环型盘(9-1)上,所述固定架(9-2)还固定在所述机组壳体上,所述转轮(9-8)的圆周设置有啮合齿,转轮(9-8)啮合有滚轮(9-4),所述滚轮(9-4)的轴固定连接有电机(9-5),所述电机(9-5)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控制柜(10);
还包括至少六个圆弧形叶片A(9-7)和至少六个圆弧形叶片B(9-71),所述底盘(9-9)上表面设置有至少六个呈环型分布的内螺旋轨道(9-10),所述底盘(9-9)上表面设置有至少六个呈环型分布的外螺旋轨道(9-11),所述外螺旋轨道(9-11)位于所述内螺旋轨道(9-10)远离底盘(9-9)中心的一侧,所述内螺旋轨道(9-10)和外螺旋轨道(9-11)均设置为绕圆台面螺旋下降状,且外螺旋轨道(9-11)设置在对应两个内螺旋轨道(9-10)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外螺旋轨道(9-11)和内螺旋轨道(9-10)均位于环型壳状的转轮(9-8)的环型内部,多个所述圆弧形叶片A(9-7)的片根部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所述内螺旋轨道(9-10)内,多个所述圆弧形叶片B(9-71)的片根部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螺旋轨道(9-11)内,所述圆弧形叶片A(9-7)与所述圆弧形叶片B(9-7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圆弧形叶片A(9-7)的叶片尖部合并时,多个所述圆弧形叶片A(9-7)形成半球状,且半球状的顶部位于所述转轮(9-8)中心上方的位置处,多个所述圆弧形叶片B(9-71)的叶片尖部合并时,多个所述圆弧形叶片B(9-71)形成半球状,且半球状的顶部位于所述转轮(9-8)中心上方的位置处,每个所述圆弧形叶片B(9-71)对应两个所述圆弧形叶片A(9-7)之间的位置设置;
所述转轮(9-8)上均匀设置有穿透所述转轮(9-8)上下面的限位槽(9-3),所述限位槽(9-3)的数量与圆弧形叶片A(9-7)和圆弧形叶片B(9-71)之和的数量相同,所述限位槽(9-3)内穿设置有限位螺栓(9-6),所述圆弧形叶片A(9-7)和圆弧形叶片B(9-71)根部均铰接有连接支架(9-12),所述连接支架(9-12)铰接有支架(9-14),所述支架(9-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转轮(9-8)上下面之间的限位螺栓(9-6)上,所述连接支架(9-12)的中部和支架(9-14)的中部共同连接有弹簧(9-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66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吊瓶水位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3,5-二甲基哌啶合成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