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散热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6560.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4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蔺玭;徐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诚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许王军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散热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盖合在散热鳍片组上的第一散热盖板、第二散热盖板和第三散热盖板;散热鳍片组包括若干块横向排列的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包括散热铝带、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第三散热部,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固定连接在散热铝料带上,沿散热铝料带的上端朝水平方向延伸有第一顶壁;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设有第一空气导流槽;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之间设有与第一空气导流槽对称的第二空气导流槽;散热鳍片组中任一散热鳍片的下端均设有多个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得到优化,具有散热效率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散热模组可在与通常被包括在集成电路封装中的电子器件接触的同时结合到集成电路,以提高散热效率。
然而,现有的散热片的端部为一个实体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是与发热元件直接接触;且,自所述散热板向外延伸出多个散热鳍片。这种散热片中的散热板和散热鳍片是由模具一体成型制成的,各散热鳍片之间难以确保形成均匀的间隙,散热效果较为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高效散热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模组中散热鳍片之间难以确保形成均匀的间隙,散热效果较为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高效散热模组,该高效散热模组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一散热盖板、第二散热盖板、第三散热盖板;
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若干块横向排列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包括散热铝带、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依次从左到右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铝带上,沿所述散热铝带的上端朝水平方向延伸有第一顶壁;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设有第一空气导流槽;所述第二散热部和所述第三散热部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空气导流槽对称的第二空气导流槽;所述散热鳍片组中任一散热鳍片的下端均设有多个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散热盖板、所述第二散热盖板、所述第三散热盖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鳍片组中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散热鳍片的第一主散热部、第二主散热部和第三主散热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一侧延伸出所述散热铝带外的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承载部和限位部,所述承载部一端与所述散热鳍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垂直于所述散热鳍片。
优选地,所述承载部呈弯曲板块状。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设有五个。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散热模组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散热模组,在散热鳍片之间设置限位结构确保形成均匀的间隙,散热模组散热均匀,提高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高效散热模组结构,设置第一空气导流槽、第二空气导流槽,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配合第一散热盖板、第二散热盖板、第三散热盖板的使用,具有防尘和保护散热鳍片表面不被划花的作用,延长散热模组的使用寿命和增强了散热模组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高效散热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诚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诚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6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钻针检测设备用不合格产品排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纹版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