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6479.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姚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乐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线路板 板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属于柔性线路板制作领域,包括,补强条;所述补强条包括离型膜、粘接在所述离型膜上的至少2块补强片和至少一个弱连接部;所述补强片的平面形状是任意的;所述离型膜的平面面积在所有所述补强片平面面积总和之上;相邻所述补强片之间所对应的所述离型膜不断开;所述弱连接部将相邻的所述补强片相连接;所述弱连接部与所述补强片连接处受到外力作用时即完全断开。优选的,所述补强片是矩形;所述弱连接部在与相邻所述补强片的相邻侧边平行方向上的长度在0.5mm到1.0mm之间,利于贴合对位补强片,便于对补强片清点取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质量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性线路板(FPC)制造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又称软性电路板,是以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为基材,通过蚀刻在铜箔上形成线路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挠曲性的印刷电路。柔性电路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度挠曲性和优良的电性能等优点,满足高密度、小型化、轻量化、薄形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而且柔性电路板还可以在三维空间内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件装配和导线连接一体化。
由于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故在应用柔性电路板制作相关电学器件时,须通过使用增强材料增加柔性电路板的强度,柔性电路板可以通过导电胶贴合在增强材料表面,以取得一定的机械稳定性,也即柔性电路板需要进行贴片组装的部位多采用补强片方式进行补强。现有的增强材料一般有聚脂(PET)片、聚酰亚胺(PI)片、FR4或者不锈钢。FPC加补强板的厚度通常为0.2mm至0.3mm 之间。
目前FPC补强板的贴合步骤分为:1、先将补强板切成需要的成片的补强片;2、将补强片上之离型膜撕去;3、将补强片与欲贴合的FPC进行假贴;4、放入压合机压合。现有技术中常用加工补强板的过程中一般采取手工按照原先 Panel上蚀刻标记线对位贴合或使用治具套PIN作业方式进行,在取板、揭开离型膜、对位贴合过程中都是单片作用。明显的补强板冲切成单片独立的补强片的结构在物料转移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对数量清点及核对工作,且容易遗失或点错;而且对每个单独的小片都有揭开离型膜的步骤,不容易揭离还操作频繁;大量的重复劳动,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此外,手持小片补强片很难准确完成精准对位的动作,质量不合格的风险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能够避免反复揭离型膜,有利于物料移转数量确认和降低遗失率,贴合操作便捷,易于对位,兼顾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高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其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劳动,利于物料数量确认,减少遗失,便于贴合操作且易于对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线路板的补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强条;所述补强条包括离型膜、粘接在所述离型膜上的至少2块补强片和至少一个弱连接部;所述补强片的平面形状是任意的;所述离型膜的平面面积在所有所述补强片平面面积总和之上;相邻所述补强片之间所对应的所述离型膜不断开;所述弱连接部将相邻的所述补强片相连接;所述弱连接部与所述补强片连接处受到外力作用时即完全断开。这样的补强板结构中所述离型膜不因单个补强片的外形冲切而被冲断,是整张形态,并且离型膜的平面面积等于或大于所有所述补强片平面面积总和,有了离型膜超出部分时更容易剥离,一次将所述离型膜剥离的操作中即可使得所有待贴合的所述补强片的离型膜被剥离掉,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效率。同时,补强条较单独补强片更易于手持对位,贴合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优化。
优选的,所述补强片依次并列排布在同一直线上。在物料转移和准备时每条补强条上所述补强片的数量一目了然,更易于清点,取拿,可以叠层或成卷存放,存储空间布局更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乐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乐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6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