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动力输出车用电机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5791.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1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何韬;乔鹏;吕小科;王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7/00;H02K5/16;H02K5/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动力 输出 用电 驱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动力输出车用电机驱动系统,其采用纯电动双输出系统替代传统的发动机单驱动系统,两个电机可独立输出动力,与同轴双输入的变速箱配合可实现多种模式的动力输出,可有效解决爬坡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以满足重载车辆的动力及经济性需求。机壳的两端分别盖装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机壳的内腔通过纵向隔板分隔成为两个独立腔体,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腔体为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盖的腔体为第二腔体,其还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轴,所述纵向隔板对应于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轴的位置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凸结构、第二侧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电机集成驱动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模式动力输出车用电机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重载车辆,车辆爬坡过程中,由于车重大,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将引发车辆溜坡而无法换挡,低速爬坡造成车辆的运行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动力输出车用电机驱动系统,其采用纯电动双输出系统替代传统的发动机单驱动系统,两个电机可独立输出动力,与同轴双输入的变速箱配合可实现多种模式的动力输出,可有效解决爬坡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以满足重载车辆的动力及经济性需求。
一种多模式动力输出车用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端分别盖装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机壳的内腔通过纵向隔板分隔成为两个独立腔体,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腔体为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盖的腔体为第二腔体,其还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轴,所述纵向隔板对应于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轴的位置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凸结构、第二侧凸结构,所述第一电机轴的前端通过轴承支承于第一端盖的定位孔内,所述第一电机轴对应于所述第一侧凸结构的环面通过轴承支承于第一内凹环槽,所述第一内凹环槽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凸结构,所述第二电机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二电机轴的前端外环通过轴承支承于第二内凹环槽,所述第二内凹环槽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凸结构,所述第二电机轴的后端通过轴承支承于所述第二端盖的对应定位孔,所述第一电机轴的后端为输出轴安装连接端,所述输出轴安装连接端的一部分内伸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中心内腔的前部位置,所述输出轴安装连接端设置有内凹花键、定位孔,所述第二电机轴的中心内腔的后部设置有若干连接花键槽,所述连接花键槽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内凹花键的直径,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轴向对应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部分固套有第一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对应于第一腔体的外周环布有第一定子,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向对应于第二腔体的部分固套有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对应于第二腔体的外周环布有第二定子,所述第一定子、第二定子分别连接独立的控制线盒。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安装连接端的外环面和所述第二电机轴的中心内腔的前部内环壁留有间隙,确保两根电机轴均能独立工作;
所述第一端盖的安装孔位置的前端面盖装有封板,使得第一电机轴位于所述封板内布置设置;
所述机壳对应于所述第一定子的对应侧位置设置有第一接线位置,所述机壳对应于所述第二定子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接线位置,所述第一接线位置盖装有第一线盒盖板,所述第二接线位置盖装有第二线盒盖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包括两根同轴布置的独立的电机轴,两根电机轴可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输出轴、独立进行驱动,两根电机轴可共同作用于同根输出轴进行耦合驱动,电机驱动系统与变速箱配合,可实现多种模式的动力输出,挡位切换过程无动力中断,可有效提升车辆爬坡的运行效率;动力输出端的目标转速和扭矩,可通过同轴双输入变速箱换挡实现,保持电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域,进而提升整个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输出同样的扭矩和功率,相较1套定、转子驱动系统,2套定、转子驱动系统整机高效区更大,单个定、转子的尺寸和重量要小,总成本低,通用性、兼容性更好;驱动电机系统中2套定、转子同轴布置,且共用1个机壳,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轴向尺寸更紧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5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