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5544.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6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兰;王黎雪;于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秀兰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俞波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便于 固定 气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体:主体上开有两个通孔,通孔内均固定有一个鼻管;鼻管为空心管结构,侧面开有C形凹槽;鼻管顶端倒有圆角结构;鼻管底端与软导管通过环形卡接;主体内部开有内腔,内腔下底面开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密封塞;凸喉均为空心结构,置于主体通孔顶端内侧;所述凸喉侧面与内腔连通,凸喉顶面开有凸喉通孔,凸喉通孔与内管底端通过环形卡接密封;转向装置底端与内管通过环形卡接密封,侧面开有方孔,方孔与气囊进气孔密封。控制内腔的气压,气压传递至气囊,两个膨胀的气囊可从两侧挤压上侧鼻软骨,防止导气管脱落,实现了导气管不依靠外力进行固定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
背景技术
导气管作为呼吸科最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常用于向患者体内输送氧气与排出废气。大部分导气管需穿过鼻腔,而大多数呼吸病患者鼻腔内留有粘液,导致导气管的固定十分困难,常用方法为将导气管用皮筋捆绑并勒住后脑,但仰卧姿势下的患者,会因后脑的皮筋感到不适,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不依靠外力进行固定的导气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背景技术中对不依靠外力进行固定的导气管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上开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固定有一个鼻管;鼻管顶端至主体的距离为15mm~25mm。
所述鼻管外表面中间位置与主体上的通孔通过环形卡接;鼻管为空心管结构,侧面开有C形凹槽,C形凹槽截面呈C形,C形凹槽长度为鼻管长度的3/5,两根鼻管上的C形凹槽开口相对,且均位于鼻管上半部分;鼻管顶端倒有圆角结构;鼻管底端与软导管通过环形卡接,软导管与氧气瓶连接。
所述主体内部开有内腔,内腔下底面开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密封塞。
还包括凸喉,凸喉数量为两个,所述凸喉均为空心结构,置于主体通孔顶端内侧,与主体通过注塑成型连接;所述凸喉侧面与内腔连通,凸喉顶面开有凸喉通孔,所述凸喉通孔与内管底端通过环形卡接密封;内管主体位于鼻管的C形凹槽内。
还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共有两个,分别位于鼻管的C形凹槽顶端的U形凹槽内;所述转向装置为空心结构,转向装置底端与内管通过环形卡接密封,转向装置侧面开有方孔,方孔与气囊进气孔密封。
所述密封塞为橡胶材料,优选为NR,IIR或SBR。
所述主体与鼻管为PVC硬质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一种呼吸科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内腔、凸喉、内管、转向装置、气囊依次连通,控制内腔的气压,气压传递至气囊,可控制气囊的膨胀与收缩,两个膨胀的气囊可从两侧挤压上侧鼻软骨,防止导气管脱落,实现了导气管不依靠外力进行固定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凸喉结构示意图;
图4为鼻管与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U形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1-凸喉,1.2-凸喉通孔,2-鼻管,2.1-C形凹槽,2.2-U形凹槽,3-软导管,4-内管,5-气囊,6-密封塞,6.1-内腔,7-转向装置,7.1-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秀兰,未经张秀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5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